第7章 奏章都懒得看(1/2)
董卓死讯昭告天下,不仅朝堂震惊,民间也奔走相告。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罪董檄文和陈留王的悼文同时发出。
大汉臣民这才知道,董卓竟与陈留王有勾结,意图谋害皇帝。
陈琳离开未央宫,荀彧来到。
“做了司徒,有什么打算没有?”刘辩问他。
荀彧回道:“最先要解决的,是董卓余党。”
“你打算如何解决?”
“招抚。”荀彧回道:“董卓余党拥兵不少,若不招抚,任由他们坐大,对朝廷不利。”
刘辩点:“召你
宫,朕还有一件事
代。”
“请陛下明示。”荀彧躬身。
“郭嘉、徐庶、庞统、诸葛亮等,如今都还在野。”刘辩对他说:“董卓才被除掉,朝廷尚不安稳,朕没办法亲自去请。你安排靠得住的
,把他们都给请来。”
皇帝说的这几个,荀彧有的认识,有的听说过名号。
还有一些,他根本没有听说过。
他很疑惑。
居宫中,皇帝怎么知道在野名士?
“朕有份名录。”刘辩拿出一卷竹简:“记载着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此事绝对不能耽搁,速速去办。”
接过竹简,荀彧浏览了一遍。
上面都是名号和所在地。
除了郭嘉等,还有赵云、典韦、许褚也在其上。
他忍不住问:“陛下怎知这些?”
“朕偶有一梦。”刘辩回道:“有神相告,得这些
才,可稳汉室江山。”
他补充了一句:“你也在其中。”
放在两千年后,他这么忽悠,肯定没几个会信。
可荀彧并非两千年后的。
若非神托梦,他确实想不到皇帝知道这些
的理由。
“还有曹、刘备、孙坚父子。”刘辩又说:“把他们也召来皇城,高官厚禄,为朕治理天下。”
大汉朝廷位高权重的,刘辩一个也没提。
他要找的这些,要么官职卑微,要么在野未仕,要么碌碌无名。
“刘备,可是那个织席贩履,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认得曹、孙坚,荀彧问起刘备。
他曾听说此。
当初意图投奔董卓,却因身份低微,没有得到看重。
后来去了公孙瓒那里。
形如飘萍,也不是官宦出身,皇帝提起他,绝不会没有理由。
“朕提的这些,不可有丝毫怠慢。”刘辩叮嘱:“告诉派去相请的,谁坏了大事,要他的脑袋!”
特意这么代,他怕的是派出去的官吏带着莫名的优越感。
办事官吏颐气指使,朝廷再如何重视才,也会被搅黄了。
荀彧应道:“臣知道该怎么办了。”
“来。”荀彧离开后,刘辩吩咐内侍:“把从董卓那里收缴的奏章拿来。”
大汉朝的奏章,少量用丝帛写成,多半还是竹简。
二三十名内侍搬了许久,才都送到刘辩面前。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刘辩咋舌。
本打算查看被董卓耽误的朝政,哪想到会有这么多。
“陛下要看哪一卷?”有个内侍不开眼的问。
刘辩一脸尴尬:“你们认不认得字?”
“认得。”那个内侍回道。
“念给朕听。”实在不想看那么多奏章,刘辩脆往卧榻上一躺。
几名内侍满脸懵。
十常侍之,就是内侍了解太多朝政。
难道皇帝在考验他们?
“怎么不念?”没有内侍敢念,刘辩催促。
“陛下。”领的内侍说:“我等知晓朝政,只怕会传了出去。”
本已躺下,刘辩又坐起。
他问那个内侍:“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陛下,我叫孙辰。”内侍回道。
“其他出去,孙辰留下。”刘辩一摆手。
内侍们纷纷退出,只余下孙辰一。
“念吧。”刘辩对他说:“看过奏章的只有你一,但凡传出去半个字,朕把你的舌
拔出来。”
孙辰满冷汗。
他在皇宫伺候的年比较久,只因之前没为董卓办过事,才被留下来,而且还统领未央宫的内侍。
皇帝安排件差事,他却要冒着被拔掉舌的风险。
“下臣不敢念。”孙辰回道:“奏章中的事,有些说不准已经外泄,留着舌
,还要为陛下传话。”
“哪这么多废话?”刘辩没好气的说:“有没有外泄,朕会考量。你再不念,现在就拔了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