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七上八下(1/2)
这一年的冬天,对于黄原地区来说,最大的热闹不是苗凯和田福军的斗法,而是菜市场上出现了只有暖和天才出现的新鲜蔬菜——黄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长久以来,一到冬天,们只能吃白菜胡萝卜,像西红柿豆角黄瓜这样的蔬菜也有冷藏的,但肯定不新鲜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陈昭的黄瓜进市场,很快吸引了
们的注意力。
其实秋冬换季的时候,黄瓜已经上市,当时只卖一元两斤。
但随着冬天来临,陈昭的黄瓜有增无减,成为市场上最吸引的风景线,一下子吸引住了众
的目光。
价格也很快涨到十元一斤,而且有价无市,
没办法,他的蔬菜大棚就那么大,每天的产量就那么多,黄原地区有购买力的差不多几万,狼多
少,这黄瓜价格能不涨吗?
天气渐渐寒冷,陈昭的大棚蔬菜也进了黄金季节,每过两三天,原西县和黄原地区的相关单位、蔬菜商
,就开着车来村里购买黄瓜。
陈昭也要求现金易,一手
钱,一手拿货,绝不接受打白条。
哪怕县一把手张有智亲自上门也不行。
当然,张书记肯定不会亲自上门的。
因为出产量大,陈昭和秀莲两个忙不过来,再加上秀莲怀了二胎,所以陈昭最多让妻子
一两个个小时就回去休息。
大棚里面的活计其实不少,除了采摘黄瓜之外,还要浇水、施肥,通风、调控空气湿度等等。
因为太过忙碌,陈昭就雇了几个帮忙。
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冒进太快。
这个时候,报纸上也在讨论,有专家指出搞个体经济要七上八下。也就是说,雇七个是合理,雇八个
就是犯罪。
他陈昭现在也算是众瞩目的
物,为了村民他可以快走半步,提前半年搞大包
。但是为自己的时候,那就绝不能多走一步。
历史上傻子瓜子怎么被折腾的,他可是清楚地很。
他雇佣的都是本村。
田牛、田四田五,他二妈贺凤英,以及田家圪崂其他三个穷苦。
兰花倒是想上门帮忙,赚点零花钱,但陈昭怎么敢让姐姐光给他活而舍弃了猫蛋狗蛋?
再说姐姐不用活,他也得给钱给物啊。
然后心里骂一顿逛鬼王满银。
陈昭之所以雇佣他们,是因为除了贺凤英之外,其他都是被社会抛弃的
。
要知道,大包之后,大部分
家虽然不愁吃饭,但另外的发愁事并不比往年少。如今这世事,手
没两个钱,那就什么也弄不成。旁的不说,化肥买不回来,庄稼就种不进去。村里
多
众的几家
,光景实际上还不如集体时那阵儿。
那时,基本按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可现在,你给谁去耍赖?
因此,如今在许多吃得肚满肠肥时,个把
竟连饭也吃不上了。
这些怎么办?办法不很多。吃救济款吗?现在石圪节乡一年的救济款才三百元,
均只有几分钱!
说道双水村田家圪崂这边,半脑壳田二去年死了。他憨儿田牛没管,陈昭把他带到大棚这里,让他
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管他吃喝。
田四田万江,一队的饲养员;田五田万有,石圪节有名的链子嘴,现在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田五的儿子田海民也不管他们,两个老汉大冬天只能穿棉袄,别说买化肥了,连量盐买油的钱都没有。
还有其他几个,他们求到陈昭面前,陈昭能不帮他们吗?
毕竟他不是田海民这种狠心。
他知道原著当中,孙少安第一次产之后,有些
对他是冷嘲热讽,落井下石,但田牛、田四田五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很尊重。
再有求上门来的时候,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现在报纸上说了,他只能雇佣七个
,他现在不敢多雇
,否则就得吃枪子。
其他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敢强求,
其实陈昭知道,要想先腹带动后富,必须让后来者有工作。
而针对双水村,就得搞集体产业,把这些老胳膊老腿的,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
只有集体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在,处于种种原因,陈昭也只能蓄势待发。
……
整整一个冬天,是双水村的孙家最兴旺的时期,因为管理到位,他的大棚黄瓜,一气采摘了三个月,利润象不断线的水一样流进了他的腰包,村里
的估计他的纯收
得有上万块钱!
其实他们想的保守了,他光利润就已经赚了十万块。
即便是走前黄原地委大官高凤阁门路发财的胡永和兄弟俩,目前挣的钱也没有他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