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大理寺内公事忙(2/3)
案卷的详细况啊!
难怪文发明了文言文,不这样办,根本没法写公文啊!
尤其是那些写史书的,更是如此。据说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和两位同事走在大街上,看见一匹奔跑的马把路边卧着的一只黄狗踩死了,便说:请你们用文字记录一下这里发生的事。甲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乙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道:这要是让你们来写历史,那是一万卷也写不完啊。甲乙二
问欧阳修:那么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写呢?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有这六个字也就够了!
只是史书可以简略,大理寺要是这种做法那就太过率,怎么说都是关乎
命的大事,或者错判一次就是
落地,又或者充军流放,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因此彻底分崩离析,影响实在太大不得不慎重再慎重才是。
当然,虽然心中是这么想的,但他也没有一定要改变的意思,起码现在还没这样的能力改变,只能以后等机会合适了再慢慢来不迟。
想到这里,陈昭又拿起一份卷宗,只是扫了一眼,心中一震,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仔细翻阅了这道案卷,将其中的内容仔细印脑海。
丁丑年三月初八,顺天府郊外猎户杨林,杀死石村保正一家,获死刑!
从案卷之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心里的疑惑不断加重,仿佛在提醒着他,这个案子一定有问题!
这是一个佃户因为私怨报复主家的案子,证物证齐全,顺天府府判了一个充军流放三千里的重罚。
这时代可不比现代,边疆地区还有一些没有开发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基本上正常过去都得丢掉半条命,而囚犯一路风餐路宿艰难跋涉,到了地
基本上没有活着离开的可能。
别的不说,单单数千里跋涉就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标准的官道。而且有些地方环境特殊很容易染上不知明的疾病,充军流放看起来是朝廷往开一面给了机会,实则跟死刑差不多。
流放内地不毛之地还算好的,要是流放到边塞之地那才叫倒霉。北边的瓦剌部,东北的真部可是时常打
谷的,弄不好小命就丢了。
真正能够从流放之地全身而退的,无不是背后有权势之辈鼎力支持,花费了大把金银才能侥幸逃生,就是如此也得脱上一层皮。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充军流放就跟死刑差不多。
之后一个下午时间,他翻阅了数百份最近十年以来,各地官府在大理寺挂了号的案卷,又从其中现了十来份心中有疑惑的案卷。
轻松将这些案卷里涉及到的和事全部记住,然后便在师爷程
兴的通知下,收拾了一番准备散衙。
不过没走几步,他便让师爷程兴将左寺丞于怀德唤来。
“本官上任有一段时了,多亏了你们的鼎力相助,本官在清风楼设宴,邀清诸位同僚一起吃个便饭如何?”
于怀德听罢大喜。
领导请客吃饭,这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节奏啊!
这陈昭陈大简在帝心,文武双全,
后前程不可限量,现在抛来橄榄枝,自己当然得抓住啊。
“哪能让大费,下官……”
“哎,你跟本官客气什么。还不把咱们左卿衙署的同僚们一起喊来,同去清风楼。”
“是,大。”
“大,要不要去清风楼吃顿便饭?”
清风楼距离大理寺官衙不远,是一处中等档次的酒楼,在京都内城并不是很起眼的所在。
到了清风酒楼后要了个二楼雅间,等酒菜上齐后便是一番热闹的推杯换盏。
作为在场官位最高的那位,陈昭自然是被恭维奉承的那个,他更是显露了自己豪爽大气的一面,来者不惧酒到杯,酒桌上的气氛一时热烈之极喝彩声不绝。
“陈大这般海量,佩服佩服!”
不过片刻功夫已是酒酣耳热,几斤清风楼自酿的竹叶青酒下肚,那几位不常上酒楼的绿袍小吏便有些受不住酒劲了,一个个满脸佗红好不敬佩。
“诸位有所不知,本官练过内家真功,饮酒不过小菜一碟,别说是诸位几个,就是再征战沙场的将军们来了,本官也能将你们全部喝趴下!”
陈昭哈哈大笑豪爽大气,虽然只有二十来岁岁的年龄,可是说话老成,语气中带有上位者的霸气,便在在座的官场老油条,也不禁生出臣服之心。
没办法,家不但简在帝心,而且能力一等一,连锦衣卫番子都能揉搓成面团,真要对付他们几个,那是易如反掌。
“对了,本官心中有个疑惑,想向诸位请教。”
酒足饭饱,等小二将残羹冷炙移走,换上茶水慢慢品尝之际,他突然开说道:“这些天本官都在熟悉大理寺事务,发现了一个很是困惑的地方!”
“哦,不知道大有何疑惑,尽管道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