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废太子诏(1/2)

李宽悬着的心落下了,没了太子之位,保住了李承乾的命。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虽说贬为庶民,流放黔州。但是,压在身上的大山没了,肩上的担子卸了,对李承乾而言不见得是坏事。

接着,李宽又躬身说道:“陛下,臣再请奏言!”

李世民一愣:“准!”

“陛下心念太子,成全父子亲,此乃仁慈之君。”李宽躬身说道,“今太子被废,贬为庶民,故请陛下开恩,饶恕杜荷、李安俨、李元昌等三族连坐之罪。”

“杜荷受皇恩,却不知回报,身为驸马都尉与太子等图谋不轨,妄图染指大唐江山,其罪当诛。然,其父兄等亲眷均不知其罪矣,还请陛下赦免连坐之罪,仅斩杜荷一耳!”

“至于汉王李元昌,乃高祖皇帝子嗣,更是陛下之弟,皇室宗亲。因不满陛下训斥而心生不满,屡屡劝说太子行不轨之事,更是别有用心私送姬妾东宫,臣恳请陛下圣裁,诛杀此恶贼,削汉王之名,其子嗣皆为民。”

“准!”李世民毫不犹豫准奏,减免夷灭三族连坐之罪是他亲自下得敕令,也是他亲说的话。如今罪魁祸首未死,要是灭杀杜荷、李安俨等三族的确说不过去。

虽说李世民,有意留下李承乾命,却也不能厚此薄彼,再次举起屠刀斩杀无辜之。即便李宽不提议,他也没打算真的株连三族,总不能因为杜荷、房遗而将杜如晦、房玄龄两也处斩了,再说这事他们真不知,不过小惩大诫是免不了的。

“宿卫中郎将李安俨意图不轨,身为宿卫掌管皇宫安全,有负朕望,判处绞刑。念起有功于社稷,故免其三族连坐之罪,其九旬之父朕自会派奉养送终。”

“汉王李元昌身为皇室宗亲,居心叵测,不思悔改,有负朕恩,更负高祖皇帝之恩,故撤汉王子嗣爵位,贬为庶民,念其乃朕之手足,故诛杀李元昌一耳,免其子嗣一死。”

“驸马都尉杜荷,娶朕之城阳公主,受皇恩却不思进取,故念起父有功于社稷,免其连坐之罪,然杜荷罪不容赦;城阳公主即回宫居住,自此与其再无瓜葛;其父克明未尽管教之责,以致铸成大错,降职秘书少监,闭门静思己过一月再述职。”

“杜正伦、令狐德棻、赵弘智等失职不劝之罪,故贬为庶民,未有诏令不得仕为官;贺兰楚石举报有功,升为右监门卫中郎将之职,授轻车都尉。至于东宫婢等彻查,有罪者一律处死。”

李世民一连宣布数道诏令,相关员悉数受到牵连,接着又说道:“驸马都尉房遗,迎娶朕之高阳公主,却不思悔改,更是暗中献计毒害我朝大臣,胆大包天,念其父有功于社稷,免汝死刑,剥夺一切官职,即起未有许可不得私自出府,也不得出京,违者依国法论处;其父未尽管教之责,降尚书左仆之职,以儆效尤。”

躬身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之前的诏令他们根本不怎么在意,基本上都是走程序化,真正在意的是当今皇上下面宣读的诏书:“肇有皇王,司牧黎庶,咸立上嗣,以守宗祧,固本忘其私,继世存乎公道。故立季历而树姬发,隆周享七百之期;黜临江由其轻重。详观历代,安可非其哉!”

“皇太子承乾,地惟长嫡,位居明两,训以《诗书》,教以《礼乐》。庶宏新之德,以永无疆之祚。而邪僻是蹈,仁义蔑闻,疏远正。亲昵群小,善无微而不背,恶无大而不及,酒色极於沈荒,土木备於奢侈。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金帛散於慝,捶楚遍於仆妾,前後愆过,月滋甚。”

“朕永鉴前载,无忘正嫡,恕其瑕衅,倍加训诱。选名德以为师保,择端士以任宫僚。犹冀中,可以上下;蟠木之质,可以为容。愚心不悛,凶德弥著。”

“自以久婴沈痼,心忧废黜,纳邪说而违朕命,怀异端而疑诸弟。恩宠虽厚,猜惧愈,引回以为腹心,聚台隶而同游宴。郑声乐,好之不离左右;兵凶战危,习之以为戏乐。既怀残忍,遂行杀害。然其所,往者已从显戮,谓能因兹改悔,翻乃更有悲伤。”

“桀跖不足比其恶行,竹帛不能载其罪名。岂可守器纂统,承七庙之重;监出抚,当四海之寄。承乾宜废为庶。朕受命上天,为父母;凡在苍生,皆存抚育,况乎冢嗣,宁不锺心。一旦至此,增惭叹。”

没错,正是废太子诏书。

此诏书在李世民得知李承乾意图不轨时,便已经准备好。因为只有这样李承乾才有生还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臣民信服。于是乎,众目睽睽之下直接宣读出来。

并且,此诏书不仅现在宣读,翌早朝将会当众宣读且昭告天下!

曾经顶着皇太子衔的李承乾,如今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太子,而是普普通通的平民,还是背负着叛逆之罪的庶民。从今以后,李承乾将被永久的载史册,记载其事迹中最难以抹灭的污点,亦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