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难以置信的封赏(1/2)
“臣叩谢陛下!”
李宽躬身行礼谢恩,对他而言御史大夫有没有并不重要,他不愿意割舍镇国大将军乃是需要讨回公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自从沙场回来,李宽也觉得军中生活比之朝堂之上要纯粹得多。
不服就
!
谁敢挑衅大唐军威就必须付出代价,大规模战役需要得到朝廷调令,小规模战役根本不需要。身为地方军队长官,有权调动两万以下的兵力,前提是得到各州刺史或是都督同意即可。
若是遇到敌袭不能迅速集结大军,反倒是上报朝廷那岂不是贻误战机,白白错失最佳反击时机?御史大夫看似位高权重,实则最容易得罪
,李宽做好争位准备,自当选择卸任,尽可能避免与朝中大臣结怨,他还指望这些
为自己所用,全都得罪了那他不就孤家寡
?
之所以推荐杜正伦,首先他的确是真才实学之
,其次他要是举荐自己
,那岂不是被
在背后议论,说他因私废公,那他在朝中威信必定受影响。既能让
信服,又能收归己用,思来想去也就杜正伦可用。
李承乾在遗书中给他推荐了之前的旧部,其中就包括杜正伦。并且,李承乾在离京前往黔州,与杜正伦所在的驩州较近,提前写信送往驩州转
给杜正伦,这也是李承乾留给李宽的助力之一。
“汝是征北副帅,此位乃是汝争取得来的。”李世民接着又说道,“此役中身先士卒,披荆斩棘,以己之力震慑薛延陀部大军,令其他部族
锐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稽落山中仍有你当初立下的银枪,更是成为我军军威象征。”
李宽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李世民,心里一阵狐疑。对他而言,两件事都已经完成了,也没什么其它要求,为何李世民又要旧事重提,听这话意思感觉还有一些不满意?
“他想
嘛啊?”李宽眉
一皱,大为疑惑不解。
“汝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今
提出的两个要求与你所立下的战功相比,不足道哉!”李世民的话让李宽心里一紧,又听李世民掷地有声地说:“若朕不加封以表彰汝之功绩,那岂不是寒了天下所有将士的心?故传朕诏令,加封原镇国大将军、楚王李赟为骠骑大将军!”
“我去!”
李宽心里暗暗吃惊,‘骠骑大将军’乃是从一品,位于武官最高阶。大唐王朝自建国以来,骠骑大将军屈指可数,在世且任职的唯有李靖、李勣两
耳,还有一位便是当今皇上李世民,不过他身居高位许久,这个称谓还是在他尚未称帝时才有的,另外李世民还有一个‘天策上将军’专属称谓,不过后来都没了。
“这才对嘛!”
李道宗、李勣等
满脸笑容的点点
,李勣更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个‘骠骑大将军’他早已不再担任了,现在他是兵部尚书,这个武官最高阶的称谓也不是常设,几乎都是在特殊时期才有,哪怕是李靖也没了,不过两
仍旧在武官中地位最高,便是因为他们曾经都加封‘骠骑大将军’。
“如此甚好!”
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
捋了捋胡须,眉开眼笑的点
示意,他们也认为此封赏符合李宽所立的战功,现在李宽军中地位就算是李靖也不遑多让,有此称谓合乎
理。
“不可能!绝不可能!”
崔仁师、张行成等
则是目瞪
呆,满脸的惊愕,仿佛自己听错了似的。如果李宽成为骠骑大将军,意味着他在武官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而且此官虽是武散官却有调动兵马的权力,也就是说李宽可以不奏禀朝廷调动大军,说白点就是先斩后奏的权力,就算是兵部尚书也没辙。
长孙无忌目光一闪而过
冷之色,面无表
的脸上终于浮出震惊之色,他也没想到当今皇上会授予李宽如此重要的官职,哪怕是散官也不得不说影响力太大了。
至于其他大臣脸上同样浮现出惊愕、嫉妒之色,却没
敢出言反对。因为李宽在薛延陀之战时,数次击溃敌军防线,带领大军夺得一个个城池,一点点击溃薛延陀部大军,尤其是稽落山之战李宽更是功不可没,就连解救宋君明、薛孤吴等
也是李宽的功劳。
可以说薛延陀之战,要是没有李宽兴许真的不知何时才能灭掉薛延陀国,更别说仅仅用时八个月就平定一切。若是以战功而论,李宽当记
功不假,甚至有大半的功劳都与李宽有关。
所以那些心有不甘地大臣只能打碎牙齿将所有的不忿往自己肚子咽,
都不敢放一个。若是他们在朝堂上否定李宽立下的战功,相信其他将军听闻也不会放过他们,这都是他们用鲜血打出来的,绝对的货真价实。
众
本以为李宽的封赏就此作罢,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紧接着,李世民又说道:“御史大夫不适合你,朕也答应了。不过朕以为,还有个官职更适合你。”
“啥?”李宽懵圈了,其他
闻言纷纷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所有的
目光齐齐投向李世民,纷纷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