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严大人是活财神(1/2)

这是有钱不会投资的表现,良乡要花银子地方多着呢,严成锦一本正经:“本官问你,良乡后要兴建什么,你上哪儿找银子去?”

“自然是向顺天府禀报,顺天府再向户部禀报,可是……还要兴建什么?”

良乡不需要兴建什么啊,百姓安居乐业,有饭吃有田种,张贤想不出来要花什么银子:“大,这些银子乃是商税,放在良乡库房,下官心中……如贪墨了税银一样难受。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清直的并非是好官,但为百姓带来福祉的一定是好官,严成锦决定点拨一下他:“把去年的欠额上,其余的银子,皆留在良乡库房。”

“这个……”张贤犯难了,去年拖欠的赋税有很多,加上今年的夏税,恐怕要一年两倍夏税的量。

但,还是会剩一些银子。

“大,田赋归田赋,商税归商税,岂可用商税来补额田赋。”收到多少商税,都是要上缴朝廷的。

“不可,用库银来折成赋税,将历年的欠额补齐。”

流民们刚分得田地,指望着这点粮过冬……

大明各地的备用仓都是空的。

十年一次地崩,五年一次大旱和蝗害,三年一次洪涝,一两年一次冰雹,良乡府库需要备有银子。

许多粮食囤积在商的粮仓里,他们借此控着粮食的价钱。

有了银子,就能将这些粮食置换出来。

“若将田税和商税全上去,定会让弘治皇帝圣心漾,在良乡推行新法,是想让弘治皇帝看到新法利好,在大明推行则要慎重考虑,这次与整饬京营不同,掌权大臣和底层大臣的利益,是一致的,甚至和天下士绅的利益,是一致的。”严成锦暗想。

“上次整饬京营得罪许多大臣,再折腾新商税,说不定许多大臣想要除掉自己。”

商税的银子不能全上去。

张贤为难地道:“大,如今已给流民采购了铁具,哪里还需要银子?”

严成锦在街道上转了一转,指着一旁的空地:“这百亩地是谁的,怎么闲着不种?”

张贤眼望着他:“这百亩地,正是大您的啊。”

本官的地?

严成锦露陷思索中,家中的地契太多,实在想不起来良乡还有一块地。

张贤很肯定:“鱼鳞图册上,这就是大的地,是陛下钦赐给大的。”

严成锦想起来了,这是之前陛下赐给他的地,叫老王用来养鸭子来着,如今鸭子都卖完了,地就空了下来。

放眼望去,陛下中的一百亩良田……是块旱地,就算将河水引来灌溉,也只是下等田。

“这一百亩地,本官不要,给我换一百亩上好的良田。”

张贤面露难色:“这个……”

土地有好有坏之分,分到下等田,收成自然就低,但的税赋是一样的。

朝中一些贪官分到不好的土地,就会强行跟百姓换,甚至直接占用。

张贤为难的是,良乡的上等田数量有限,鱼鳞图册上的地都是有主的,“严大怎么也变贪官了?”

严成锦不缺地,只是想将这块宝地还给良乡。

“若换不出来,这片地本官就不要了,还给良乡,让匠在此处搭一个棚。”

张贤以为自己听差了,一百亩地,搭建一个棚子,这个棚子得有多大?

严成锦想了想,宋景对建筑一窍不通,良乡的匠也没建过这么大的棚子。

回到宫中,便去工部找曾鉴帮忙。

曾鉴听闻用一百亩地搭建一个大棚,有些吃惊,“贤侄搭这么大的棚是给流民住?”

“这倒不是住,曾大可有办法?”

“倒是有,给工部主簿常忠就是。”

并不是工部的主簿就懂建筑。

工部分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常忠是营缮清吏司的主簿。

严成锦问:“宫中有没有宫殿,是此画的图纸。”

知道此子一向谨慎,曾鉴想了想:“弘治十一年,太后的清宁宫被烧,便是此负责重建,还有宫中一些旧的宫殿,都是由此负责修缮,贤侄放心便是。”

接到部堂命令,常忠前往良乡一趟,路上遇到许多的商贾,不由感叹:“想不到穷乡僻壤,也能这么热闹。”

在良乡的官道上,远远看去,有一巨大的水车,在良乡旁边。

常忠驻足观望了许久。

到了良乡,溜达一圈。

申时的时候,才想起来去看看那一百亩空地。

建个大棚不难,可部堂给他提了许多要求,防水防风防火防冰雹……

这么慎重的,朝中只有那个叫严成锦的御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