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二章 日记(1/2)

听到方石这样说,原本惴惴不安的三不约而同的松了气。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尤其是脸上挨了一刀的李息,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随后脚下一软,靠着垛墙慢慢瘫到了地上。

紧张和激烈过后,疲惫与后怕袭来,当时战况焦灼,为了救伍长他并没有想太多,现在黄巾撤退之后他才回过魂来,惊觉自己差点点被开瓢。

方石看着惊魂未定的李息,叹了气。

他之前话只说了一半。

虽然今黄巾或许不会再大举进攻他们这一处城门,但不代表明不会,不代表后不会。

方石看着城外依旧绵延的黄巾营帐目光冰冷,他心中清楚,今景用不了多久便会再现。

到那时,站在身后的三,不知道还能剩几个,甚至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够熬下去,既然如此,又何必给劫后余生的手下泼凉水,万一有扛不住压力脑发昏想要做逃兵,一旦被抓住岂不是白白送了命。

............

五个时辰后,到了换防的时间,李息的吃了点东西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营房。

他是最后一个回到营房的。

这是一个标准的汉军营房,大通铺,一什十个一个房间,不过此时回到营房休息的之剩下了六

经过了一个白天的惨烈守城战,昨才补充满编的十已经折损近半,军官更是三去其二,只剩下了伍长方石。

李息看着明显稀疏了许多的床铺,一时间陷了沉默。

他还在心底抱怨营房太过拥挤,可此刻见到了明显稀疏了许多的床铺,他却没有丝毫高兴之色,反而轻叹一声,有些郁郁。

数息后,李息收敛心绪,先把身上的札甲卸下,接着从角落处捧起了一个长条形的木盒,随后小心翼翼的将其打开,将里面的事物郑重其事的取了出来——

一把小巧的刻刀,一捆粗糙的简牍。

和其他几个不同,李息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因为住在乡塾附近,从小旁听偷学之下虽然写不了文章华赋但是常词句还是能够熟练读写的。

汉代不像后世,笔墨的制作技术没有那么成熟,所以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就算普通的笔墨加起来也要五六百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而且这种消费还不是一次的,两个月就要发生一次,家产在中户以下的根本用不起。

所以李息用的是刻刀及简书的组合,毕竟汉代制简书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九十钱一卷,虽然价格也不算低,但是相对于四百多钱一卷的帛书已经是绝对的良心价了。

不过尽管李息每个月都能攒出两卷竹简的钱,但是他却没真的把存下了五铢钱都用来买竹简上。

毕竟他当初应募郡国兵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保卫汉室,而是因为当兵工资高,可以早点攒到钱娶媳

在汉代,娶妻是一件很氪金的事,尤其到了东汉,更是攀比成风,如果没有足够的聘礼是绝对讨不到老婆的。

像李息这样家庭条件的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其全部家资也就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但是结婚用的聘礼就需要万余钱至数万钱不等,虽然方也有陪嫁的,但通常对等的陪嫁也就在两千钱至万钱之间,并且还是受到汉律保护方独立财产,聊胜于无罢了。

所以为了不因婚致贫,绝大部分都是在攒够了聘礼钱才敢去请媒帮忙物色,李息同样也是这个想法,为了省钱,平时他都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划,只有觉得非常重要的事,才会使用简书。

不知为何,李息一回营房就有一种感觉,这几的事非常重要,他应该记下来。

所以他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捧着简牍,快步走到门的朝阳处。

天色将晚,打定了主意要开始篆刻简书的李息知道,他必须要抓紧时间才行,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就写不了了。

因为虽然营房内设有烛台,但那是紧急况下才能点燃,不是来给大家常所用。

除了每隔五个营房都有一个的固定举火照明点,按照军律,其他地方一概不允许随意燃火。

一经发现,丈责二十。

营房内陈设非常简单,一个大通铺,甲架和兵器架,仅此而已,根本就内没有桌案。

所以李息只好趴在地上。

他先是吸一气吹掉地上的浮灰,接着又用袖用力掸了掸。

在经过这一番打扫之后地上已然看不到任何的灰尘,但李息依然有些不大放心,他用手指在地上一划,随后凑到眼前看了看,确定了没有灰尘之后方才把竹简铺在地上,撅起,以肘撑地,开始一笔一划的篆刻。

“乙丑年五月二十一,今初上战场,方知军阵事之酷烈,一什十,去其四,本什什长,另一伍伍长均亡于城,本伍伍长名为方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