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一次买很多稻种(1/2)
牙行就是个消息集散地,随着越来越多牙行的到珠窝村这边来收稻,珠窝村这边有巨大用工缺
的消息,便在长安城传开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那些还在找活的百姓,纷纷离开长安城,沿着以南的方向走。
因为有许多家有意要请
帮忙收稻,所以只要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活不偷懒,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活
。
与此同时,亩产千斤的稻谷的事,也被越来越多的证实为真,如此高的产量,在长安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到这边来找活
,也有
来这边探求稻谷亩产千斤的种植方法。
有关杂水稻的事儿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很容易便能打听到。
能够高产的原因,是因为种植了苏家售卖的杂水稻稻种,以至于有了现在亩产千斤粮食的神话。
无论是穷苦家,亦或是有钱
家,当然都想要让自家的土地,种植上这种高产稻。
不出意外的,兔儿山整都被那些求购高产稻种的百姓给包围了。
好在,工坊全部都修建在兔儿山的后面,且在四周还修建了围墙做格挡。
而且外地来的百姓们,其注意力完全在高产稻上,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兔儿山上的那些工坊,以及现代化的设备。
苏棠到了放假的时候,便开始处理这事。
“各位,我们这里之所以能够种植出高产稻,其一使用的是杂水稻稻种,其二便是正确的种植方法。”
“杂水稻稻种售卖的价格十八文一斤,种植方法在珠窝村便有讲座,各位可以免费去旁听。”
事实证明,正确的种植方法,能让水稻的产量提高。
所以,苏棠将种植方法记录在纸上,然后又请了几个书生,每在珠窝村搞讲座。
搞讲座花不了几个钱,但取得的效果却很显著。
“你卖的稻种,就是你们村子里那些家种的,那种能够产千斤的稻种吧?”
“如假包换。”
这附近的田地,有九成都亩产千斤。
所以,百姓们对这杂水稻,能够亩产千斤的真实
,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至于价格,不少都明里暗里的询问了田地中种了杂
水稻的百姓。
无一例外的,都说买成十八文一斤。
别熟
都是这个价格买的,他们这些外地
,没有比这个价格高都算好的了。
所以,价格上也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
“我现在就要买杂水稻,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呀。”
虽然要明年才能种稻了,但百姓却担心到了明年这高产稻就买不到了。
所以,先将稻种买了,来年再种准没错。
苏棠指了指不远处的仓库:“要买杂水稻的去那边,排好队,别拥挤,稻种很多,每个
都能够买到。”
这一次苏棠就有经验了,提前在仓库的外面拉起了线,并且还请了在售卖点维持秩序,售卖的过程井井有序。
这厢,百姓们急切的购买杂水稻。
那厢,田地中的稻谷收的差不多了。
每当收了稻米,便到了税的时候。
往年,村民们是万般不愿的
税。
毕竟就那点仅有的粮食,糊都不够,还上
一部分给衙门。
但今年不同了,上缴的那点粮食,与亩产千斤相比,便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不等里正在村子中挨家挨户的吹收,村民们便主动将粮食装在了箩筐中,然后相约一起朝着长安县衙而去。
几十户村民一起挑着粮食走在路上,可谓是浩浩了,就这样到了长安县衙。
衙役再一问,居然是来上缴税收的。
当即便朝着天边望了一眼,这太阳也没有打西边出来呀,怎么还有这么多,一起来主动缴纳税收了。
让衙役们更诧异的是,接下来的几,越来越多的村民挑着粮食,主动来缴纳税收了。
经过检查,村民们挑来的粮食都是当季的新米,好的很。
经过称量,粮食也足斤足两的,只多不少。
因为这短时间来的太多了,收到的粮食将仓库都给存满了。
“吴知县,现在每还有百姓挑着粮食来上缴税收,咱们得快些找个地方存粮食呀。”胥吏禀报道。
“粮仓都要存满了?”吴知县惊讶道。
“你有所不知,近坊间有传闻说,有些地方的种的粮食,亩产千斤,似乎是真的,许是这粮食多了,百姓就主动来
税了。”
这个传闻,吴知县在茶余饭后之时也是听闻过的,但他并没有当真。
这都过去半月有余了,这个传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越传越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