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突围(1/2)

李岩在楚军打到城寨的那一刻就下达了反攻的命令。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命令是由鼓声下的,且鼓声一起就是急鼓,也就是快速反攻。

秦军大喊一声便有如虎羊群般挥着青铜剑反杀了过去。

楚军这时才明白,他们用投石机砸出的城寨缺不是供楚军进攻用的,而是供秦军反攻用的。

毫无防备的楚军立时就成一团纷纷后退,跟在其后的投石机当然也无法发挥作用……

其实这时投石机依旧能发挥作用,它们发的石弹正好可以砸上追击楚军的秦军。

问题是控投石机的楚军又见前方友军水般的后退立时就心虚了……投石机的最忌与敌短兵相接,楚军都退了他们又哪有不退之理?

当下投石机就被抛下一大半无控。

项燕又哪里会想到楚军会败得如此之快,赶忙带着亲卫上前去稳住阵脚与秦军厮杀。

初时项燕还不知道败退的原因,直到在火光下看到成群身着盔甲的秦军时才明白过来。

项燕暗叹:

“果然又掉进沈兵这厮的陷阱。”

“此次大王只怕凶多吉少了。”

不过这话当然不敢说出,项燕只一个劲的下令稳住阵形并以弓弩手掩护……

这些弓弩手说是掩护其实却是在督阵。

凡是往己方阵形冲的,不管是敌是友一律杀。

这看起来有些残忍,但在这危急关却是十分必要。

其一,这么做可以得溃逃的楚军不得不回身应战……这做法对士气差、战斗力不足的部队有奇效,因为逃命的楚军想的就是保住一条命,但如果后方也没有活路,就只能拼死一战。

但如果对军纪严明、士气如虹的秦军,这么做反而会让将士心寒进而影响士气。

所以这督阵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于是否道,那就不是这时代应考虑的问题。

其二,此时是黑夜,敌我混成一团根本就分不清敌我,弓弩手即便是想杀敌也做不到,只要稍一迟疑,秦军便会尾随着这些溃兵冲阵进而导致楚军主力全线崩溃。

项燕可是带了八万大军来战的,这要是被两万秦军一冲就崩溃那岂不是笑话?

所以项燕没有半点迟疑,他一面指挥着弓弩手杀溃退的楚军一面令亲卫筑起枪阵,凡是逃回防线的不分敌我一律斩杀。

过了好一会儿,楚军溃兵才收住脚步回身与秦军作战。

只不过这批楚军士气已泄,他们能做的也就是用鲜血和生命延缓秦军的攻势而已。

项燕乘这时间赶忙在后方组织另一波攻势……

这战术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战术比如用骑兵包抄,但却十分实用:楚军兵多,一波波上前便是用堆都能将秦军累死。

如果是秦楚双方作战,项燕这战术就没有问题,这样打下去很可能最后输的还会是沈兵。

然而楚军此战的目标却是救出楚王负刍……

楚王负刍这边的突围进行得十分顺利。

项燕那边的攻势一起,寿春东、西、北三个城门便随即大开。

接着一队队楚兵扛着“裹泥”涌出城门并以之填充河道……此时淮河河水已锐减,河道填充并不困难。

尤其楚王负刍为此一仗还做了些准备。

淮河是在西门处拐至北面再绕至东门。

为了寿春的航运,西门与东门旁其实还各有一道水门,连接这两道水门的是一条工运河,其横穿整个寿春并串连了城内几个港

楚王负刍这几拓宽并加的这条运河的河

这使淮水流至西侧水门时就被工运河截流,于是流往北门、东门的河水便细如山泉。

楚军那一袋袋“裹泥”往河道里一填,很快就铺成了一条河道。

铺设“裹泥”也是经过演练。

城门空间有限,如果兵士背着“裹泥”出城,待“裹泥”铺设完之后再返城背……这一来一去就需要将城门一分为二。

为了能更快的将道路铺设好,楚王负刍下令“出城的兵士一律不得回城”。

于是“裹泥”出城的速度立时快上一倍。

而那些出城的兵士在铺设之后马上就转为步兵朝秦军城寨进攻。

楚王负刍出城的时间也经过仔细考量。

楚王负刍原本希望楚军撕开秦军防线之后再出城……大王有自私的通病,他们都希望别把路开好稳妥无误之后自己才动身。

但张崎却认为此法不可行:

“大王,秦军战力强悍。”

“我军胜在以快打慢以有备打不备。”

“是以初时秦军在没防备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