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多少钱都不够!(4更求票)(1/2)
朱厚熜兴匆匆跑到了太仆寺,一见面就嚷嚷:“银子呢?哪去了?”
王岳的心很低落,对于朱厚熜的热
,王岳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就像是一个沧桑的老者,面对一个顽童似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小孩子,真不懂事!
朱厚熜自然感觉到了低气压,“小富贵,又出什么事了?”
王岳无奈抬起,无
打采道:“去岁的时候,王尚书曾经亲帅三千骑兵,
原,袭击鞑子后方。”
朱厚熜不知道王岳为什么会提起这事,他沉声道:“王守仁文武全才,以弱胜强,的确难得。当初你推荐王尚书,也是慧眼识。”
“可若是当时有一万骑兵,就能全歼所有寇蒙古
,若是有十万骑兵,我们就能反攻
原,像当年太宗皇帝一样,五征大漠,把鞑子赶到漠北,大明的边民百姓,再也不用受兵戈之苦!”
朱厚熜高涨的绪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似乎明白了王岳郁闷的原因。
一个朝廷的衙门,敛财无数,坐拥金山银山,的确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朱厚熜拉着一把椅子,挨着王岳坐下。
“小富贵,你给我好好说说,这太仆寺到对怎么敛财的?”
王岳点,众所周知,明朝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其实除了常见的几种之外,就连专门养马的,也被编成了马户。
最多的时候,光是负责养马的丁就有六十多万,分布大江南北。
按照明初的定制,北方五丁养一匹马,南方是十丁养一匹马。
因此在大明的常备军中,能很容易聚集几万匹,甚至十几万匹战马。
这些马户,马匹,加上各地的场,构成了太仆寺的核心资产。
在老朱的时候,自然没敢胡来,到了朱棣登基之后,考虑到灾荒年景,马户可能拿不出战马
差,他就规定,可以按照市价的三分之一折成宝钞。
很显然,这是朱棣对马户的体恤。
就像赋税一样,明明朝廷只是免除了士的徭役,而且还是正役之外的杂役,但是很快士
就扩大特权,所有徭役都不负担了,然后连田赋也
脆不
了。
自己不还不够,什么亲朋好友啊,家丁手下啊,甚至半点关系都没有的投献户……悉数都帮着免役免赋。
在马政这块,官员们也觉得从南方调运马匹太费事了,脆折成银子算了。
本来明军要的是能提升战斗力的战马!
结果到了现在,竟然有八成八的战马折成银子,送到了太仆寺。
不光是南方的马场,就连北方的也是如此。
直接结果就是去年王阳明穷尽禁军之力,也仅仅凑出了三千骑兵。
与军力严重下降相比,太仆寺方面,却是横征敛,大发利市。
他们的收不仅仅局限于战马折银了。
第二项收来源就是向原来的马户征收
料银……他们的逻辑也很强大,战马变成银子上
了,银子不吃
料,所以额外省下来的
料钱就要
给朝廷——太仆寺!
接下来就是第三项收,既然不养马了,那马场的土地也可以开垦耕种了,因此太仆寺就收了一笔田租,每年都有进项,从几千到上万两不止。
几十年积攒,数量就相当可怕了。
这还不算完,太仆寺的,又创造出另外两项收
,分别是桩
银和朋银,这俩甚至拥有了金融创新的味道,还兼具保险
质,在敛财上,他们从来不会让
失望……太仆寺把战马给了军中,如果非正常死亡,或者被盗,就要给太仆寺一笔桩
银,同时呢,那些拥有战马的马户,需要继续养马,太仆寺则要给他们一笔补偿,这笔钱就被称作朋银。
咱们用幼儿园的语言结识一下。
假如你是马队将官,你从太仆寺手里得到了马户提供的战马……这匹战马突然丢了,你需要拿出两笔钱,一笔给太仆寺,一笔经由太仆寺转给马户……当然了,太仆寺转不转你不知道,钱却是一定要出的!
朱厚熜听到这里,都感觉到荒谬绝伦!
“将士为国效命,拼死作战。战马有了损失,还要他们负责?试问谁敢率兵出战啊?”
王岳苦笑道:“所以九边的将领就永自己的钱,豢养家丁。兵器,马匹,铠甲,饷银,都是他们出,省得还要给太仆寺钱!”
朱厚熜怒了。
彻彻底底怒了!
难怪明军不敢战,不愿战,就冲着这个挨千刀的马政,他们也不敢出战啊!万一说不清楚马是怎么死的,岂不是要赔钱给太仆寺?
一个国家养马,是为了增强战斗力。
大明的太仆寺,拿不出好马也就罢了,偏偏还扯将士的后腿,他们到底是给谁做事啊?
敌在朝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