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军粮(1/2)

谢炯依旧戴乌色介帻,身上多披了一件灰色羊皮大氅,手里拿着一卷竹简古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对众浅浅施了一礼,笑道:“老夫不才,今后还要叨扰各位。”

崔牧云扫了一眼众

“东篱先生也是京中有名大儒,也算是我的师傅,在门下省任职多年,到铁衣卫,是委屈了些,大伙一定要敬重先生。”

谢炯笑道:“牧云说笑了,那里是委屈,这些天到铁衣卫,真是大开眼界,不要说各种新奇事务,就比如铁衣卫在上雒城里设置的藏书馆竟有如此丰富的馆藏,叫老夫喜不自禁,恨不得在这里做个书蠹也是极好。”

“既是主上师傅,就是我们大家的师傅。”铁十三大咧咧说道。

等众坐下,崔牧云对谢炯笑着说:“先生来说吧,叫老六补充。”

谢炯点点,整理了一下思路,捻着胡须说道:“去年辽国拓跋连及割据夏、绥、银三洲,自称大梁,以二子拓跋屈驻扎绥州,拓跋屈向我国延州刺史宇文定借粮,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吧?”

见众,继续说道: “朝议时选派夏侯将军领兵五万,前往延州,抵御拓跋氏。”

“夏侯将军临行,与主上分析,拓跋屈借粮,乃是恐吓我朝之词。”

“虽然去年如老将军所说,拓跋氏没有南下进犯我国,不过拓跋连及趁着大雪渡过黄河,奇袭齐国朔州,齐国未曾防备,拓跋连及大齐国朔州三万守军,斩杀守将江俾。”

“汾州守将胡文冲得到朔州军报,率领汾州齐军北上支援,在河曲却遭遇到拓跋屈的伏兵,胡文冲被拓跋屈阵斩,齐军大败,拓跋屈尾随败兵,趁势又夺取汾州。”

“拓跋连留下部将镇守朔州,迅速北上,攻占辽国临州。”

崔牧云点说道:“当年太宗与大齐在龙门山大战,双方势均力敌,太宗帅兵驻守龙门,暗中叫宇文川从风陵渡中原,才一举夺得豫、青、徐三州。”

“拓跋连及这是仿效太宗故事,可笑齐国自文宣帝后,君臣昏庸好色,皇室自相残杀,皇位更替频繁,才二十年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丧失了半数土地。”

谢炯等崔牧云说完,让铁六将延州周边地图摊开,给众分别指出延州周边并、朔、临、银、绥、夏州地形。

继续说道:“这场战事发生在去年冬季。去年北方旱灾,冬季倒是下了大雪,气候异常,非是用兵时机,可拓跋氏却反常理用兵,竟然瞒天过海,屡屡用奇,同时攻打辽、齐两国,不到两月时间,夺取了六州之地。”

“可笑辽、齐两国反应迟钝,相互观望,错失良机,反叫拓跋氏利用两国坐等相望之际,迅速平定六州反叛势力,安抚士族,恢复生产,如今这个新建的梁国三百万,兵卒十万余,已有与两国抗衡的本钱。”

“如今延州已被拓跋梁国三面包围,老将军形势更加危急,只是我与牧云分析敌,认为梁国还不敢再冒犯大魏,再给自己树立强敌。”

“五月收到夏侯将军密信,也与我们分析的大体一致,只是老将军提出一个问题:去年北方旱,拓跋连及粮不足,这样连续出兵,粮耗需更加巨大,这粮难道是变出来的不成。”

“主上密令铁六派斥候前去查探。两月前收到密报:拓跋屈去年从绥州给拓跋连及运去十五万担粮,正是从我大魏输送过去的,若算上绥州留存的粮食,大约要有近二十万石是从大魏运去的。”

“延州刺史宇文定在老将军监控之下,延州本就缺粮,不曾借出一粒粮食,这五万粮又从何而来?”

说完看向铁六。

铁六接着说道:“主上命我带领斥候汇合铁二十暗中查探,这些子有了眉目。”

“我先叫暗查广平仓,广平仓只调拨了两万担为老将军去延州的军粮,而常平仓、陈仓、广运仓是晋王门为守将。”

铁六接着说道:“陈仓往绥州,经过关中腹地,老十永晟军在陈仓有留守驿站,我刚从雍州回来,未见异动。”

“那就剩下广运仓和上雒的常平仓了。”

“从广运仓走汾州、朔州一线,水路、旱路都很便捷,再加上此次梁国攻打齐国的朔州和汾州,就有的说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派前往朔州、汾州打探,方才知道年前有一批运往绥州的军粮被汾州胡文冲手下查获,齐国去年也遭受了旱的影响,粮食自然短缺,胡文冲因此加强了汾州各地的关卡,凡进汾州的粮,全部查扣,不得运出。”

“因此,拓跋氏冒险攻打朔、汾,也就明了了。”

“但是广运仓一处运出数十万石粮,只怕也担不了这么大的系,因此我又到洛阳探查,发现常平仓竟然也参与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