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科举制(2/2)

得中正者一般需是二品,才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这样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被看重,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最后几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我听赵太师讲:太祖当年,南下伐蜀,楚国当时的蜀王萧佟为求军资,与世族结怨,以致于纵兵劫掠,当时的蜀中世族,被兵所杀者有五成之多,太祖为表彰攻蜀的将士,以士卒充为郡县官吏者数万。”

“所以蜀中所谓的有志之士,遍布乡里却不得伸展。”

“因此蜀中士族,也是一盘散沙,这样就为我们重新布局,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有一个想法,在成都设置学府,学府由赵太师担任祭酒,在蜀中选德高望重之担任学官之职。”

“各郡县同时设置学府,招选当地德高望重、才学俱佳之为学官,并且在各地选拔乡里之间的贤才以经史、算学、农桑及天文杂学四科录为秀才,各县统一修建先县学,为秀才的学习和住宿之地,选中秀才后每月由王府统一给予一定的学资,供其读书,以为养士。”

“每年由各县组织一场考试,由县令、学官及县中德高望重的耆老为考官,按照县域大小选出优胜者,称为孝廉,孝廉可进各郡学府,由各郡给予更高的学资继续学习,并可跟随各县官吏实习为官的道理,此为选士。”

“每年同样由各郡组织考试,考试优异者称为举,举可充任各县属吏,也可进成都学府,由成都学府负责其衣食住行的费用,并可跟随各郡府官吏继续实习,此为仕。”

“每年六月,在成都举办一场考试,选出优异者五十位,称为进士。进士由王府统一评级,分为三等,充任到郡府为官,此为考仕。”

崔牧云虽是世家子弟,可早就对九品中正制极为唾弃,一一仔细琢磨,拍手称颂:“好一个养士、选士、仕、考仕,可行、可行。”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