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劳而获之辩(1/2)

房遗的话,瞬间引发了围观众的共鸣。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事实上,在大唐,至少国子监的学子的意识中,佛教的思想是不占据优势的。能来这里读书的,都是世家子弟,家学渊源。南朝笃信佛教,导致的武力薄弱,百姓困苦,他们多少都听家中长辈提及过。

而且,大唐崇尚武力,对于佛教的‘止戈’思想,是难以苟同的。朝野之中,偏向佛教的,多数都是府中眷,或者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亦或者一些别有用心的,初唐时期,大唐的底色,其实是排斥佛教的。

而且,房遗出现的时机也很好。辩机云淡风轻地赢了好几场,看似都没出全力,让一个和尚如此出风,好像大唐无了一样,众心中非常不爽。但是刚刚,他们已经被带进了辩机的节奏里,思维进了一个死胡同,一时半会找不出可攻击的绽来,房遗看似愣愣脑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们,一时间他们又行了,吐沫星子漫天飞舞,战斗力强的,甚至到了辩机的脸上。

但辩机无所畏惧,颇有一丝唾面自的觉悟。

他微微一笑,淡然道:“施主,你着了相了。”

“《杂阿含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农夫就问:乔达摩,我们耕作从而获得粮食;你不事劳作,怎么也想获得食物?”

“佛陀回答:你在耕作,我也在耕作。你耕的是土地,我耕的是心田,我在众生的心田播撒善根的种子,以进为犁,驱使禅定的牛,而让它长出丰富的福德智慧来。所以说我也在耕作。”

“钱、粮,只能让温饱,却不能让安宁喜乐。君不见,有钱的富商,也有愁眉苦脸之时,也有不得开解之时。而我佛的光辉,可以驱散他们心底的霾,让他们感觉安宁,得到喜乐……如此,算得上是不劳而获吗?”

“佛门中有警语:“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皮毛带角还。”出家以修行为本分,在自修的基础上,为众生解开疑惑,以慈悲喜舍度生。如果有带着恶念,去吃白食,将来还是要还的。此生还不尽,或堕地狱,或托生畜生道,为自己做下的孽负责。”

“至于修建寺庙,是为了光大佛法。信佛之,自然希望佛教普度众生,他们捐钱修建寺庙,把希望光大佛教的愿望,给僧来做。他们出的是钱粮,得到的是福报。种善念,得善果。不但能消减此生痛苦,也能修得来世的福报,并不能说是谁迫了谁,一切都在于各位施主自己的选择。”

“诸位施主都是讲道理的,是非自有公理,阿弥陀佛。”

简单几句话,连消带打,化解了房遗的攻势。就连一直吐沫的众,也都消停了不少。

辩机的话,准的打击在了在场众的身上。为何?因为在场的众,都是大唐有文化的一批。这些早就不用担心温饱的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有时间去学习,有时间去思考,他们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又有了神追求的需求。乃至于,他们学习的四书五经上面都写,朝闻道夕死可也。

过于重视物质需求,是不流的,是会被鄙视的。几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神需求要高于物质需求。

辩机说了,佛门受到信徒供养,你们给我的是钱粮,也就是物质需求,我们回报你们的是喜乐,这是神需求。物质需求,花钱就能满足。而神的喜乐,不是钱能买来的。这样说来,占便宜还是信徒呢。

修建寺庙的事儿,家也解释了。愿意捐献的,都是信徒。没迫谁捐献,都是自愿的。简单一句话,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管什么闲事儿?

虽然听到这话,总是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但是又好像没什么毛病,这种感觉真的让非常不爽。

如果是换成别的对手,此时已经是认输了。但是房遗刚刚的书也不是白吃的,心念一转,他就想到了反击的话:“和尚,你说的话,还是鬼话连篇。说到安宁喜乐,我也听过一句话,叫做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如果你心无亏,又有钱有粮,为何不能喜乐?如果心有亏,做了亏心事的,他们凭什么喜乐?就念几句佛,他们就有资格喜乐了?还是说,你们佛教的经义,就是为了开解这些的,让做了亏心事的他们,也能心安理得的吃饭喝茶?这是什么道理!”

辩机刚要反驳,房遗却不给他机会,连珠炮似的又道:“还有,你说出家修行自身,然后开解信徒,他们会兢兢业业,因为如果他们不兢兢业业,下辈子就当牛做马。呵!”房遗嗤笑了一声,道:“下辈子的事,我上哪儿去验证去?万一他是个僧,是个恶僧,他这辈子为非作歹,欺男霸,吃香的喝辣的,你跟我说,他下辈子猪狗不如,我心里也不能平衡。这样的,凭什么享乐一生?这也是你们佛门的教义么?老子可等不了下辈子,这样的让老子看见了,就是一刀剁了,拖去喂狗,留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