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卖老婆不行(2/3)

部侍郎,肯定懂法。但问题是,曹侍郎才是这次负责押送的主犯,一路将徐谦从大漠押送到京城,他罪责难逃,还有心收受贿赂?

除非他能确定自己逃脱罪责,至少是保住命。或者这么做是别有用意!

如果我是曹侍郎,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知易转换思路,思考曹侍郎的行为。

如果没猜错,这次事件是一场谋。牵扯之大,以前想都不敢想。

谋设计者,最大可能是当朝太师魏无暇。负责押送徐谦一路南下的曹侍郎应该是谋执行。从北方原到夏京腹地,数千里地,曹侍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悄无声息在荒郊野岭处理徐谦。偏偏放到夏京城边,在春风亭,在京师许多官员、在御林军,在太学生,在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动手。有这么多见证,让外以为徐谦被劫走是畏罪潜逃。这比在某个山老林中结果徐谦要好很多,如果徐谦死的不明不白,曹侍郎要背负全部罪名,如果能定徐谦一个畏罪潜逃,曹侍郎就是失职,如果运作的好,顶多被革职,命无忧。

曹侍郎真的愿意被革职,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

所以他选择挣扎一下,一边一咬定徐谦是畏罪潜逃,一边将刘大刀父子收押,之后他会怎么做?

作为主官,丢失押送的囚犯,肯定要负首责,除非有罪责别他还大!以目前的况来看,曹侍郎负主要责任,刘大刀和刘知难父子负次要责任,按照大夏律法,曹侍郎最轻会革职流放,最重会满门抄斩,刘氏父子最轻流放,最重杀

按照大夏官场的黑暗,曹侍郎如果要脱罪,必须把责任都甩出去,尽可能让他无辜,让别替他担更多罪责。很显然,再没比刘氏父子更适合背这个锅了,怎么作刘知易都能想到,抹黑刘氏父子勾结劫犯,里应外合劫走要犯,这样刘氏父子就比曹侍郎的罪行更重。曹侍郎的罪行就从失职下降为失察,会显得更加无辜。如果他能将刘氏父子抓捕归案,还能将功补过,从轻处理。

一切仅凭猜测,刘知易不敢保证事实如此。即便曹侍郎这种不推诿责任,刘家这次也遭逢大难,走失徐谦这样的大物,不是一个小小的厅长之家能承担的。

“娘,你能想办法见到爹和大哥吗?”

母亲点点:“他们就关在西厢房,我刚才还去送过饭,曹侍郎通融的。”

是通融,还是纵容?

刘知易表怀疑。刘家一家四,男主刘大刀收押,长子刘知难收押,次子刘知易负伤,允许在家养伤,,不但没有收押,还允许她照顾小儿子,允许她给丈夫、长子送饭,随时探望。曹侍郎真的是一个只要给钱,什么都愿意?哪怕他自己命不保,临死也要捞钱?收钱还认真办事,给提供方便,职业守一流!

要么就是有谋。曹侍郎有意纵容刘家保持联系,不怕刘家串通逃跑?或许这正是目的,就是要纵容刘家商量好,然后畏罪潜逃。这样就能将所有责任推到刘家父子身上,加以引导,外很容易联想到,刘家父子先通徐谦党羽,里应外合劫了徐谦的囚车,所以才会畏罪潜逃。

到底是不是这样,刘知易又详细问了母亲一些况,就基本确定了。

案件发生后,曹侍郎跟御林军统领商议,将御林军全都派出去搜捕徐谦党羽。看管刘家父子的只有曹侍郎身边几个刑部差役。

刘家父子可是武夫,尤其是刘大刀,不但是武举,还上过战场,岂是区区几个差役能看得住的。守卫已经不力,又纵容刘家相互走动,难道是怕他们无法达成一致,不能一起逃跑吗?

逃?还是不逃?这是个问题!

逃,九死一生。假如曹侍郎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边刘氏父子刚刚逃出去,马上杀手就会尾随而至,杀

不逃,十死无生。最坏的结果,刘家父子被带去夏京收押,在昭狱里被曹侍郎的炮制,背下所有的罪名,最后满门抄斩。最好的结果,曹侍郎有担当,不下黑手,承担应有的罪责,即便这样,刘大刀依然负有押送之责,砍示众是跑不了的,刘知难有连带责任,会被流放充军。

逃或不逃,都没好下场,这是绝境!

一时间,刘知易也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逃出绝境。

饿了,让母亲弄点吃的,支走母亲后,闭门思。

母亲刘姜氏很快端来一碗热汤面,打断了刘知易的思考。

母亲纤细的手指烫的通红,一个劲抱怨御林军不讲理,把丫鬟都扣了。

刘知易心中叹息一声,好子要到了。母亲这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幸福,恐怕以后要吃很多苦。

母亲做的面条味道很一般,母亲就这水平,还不敢说。

吃完一碗面后,刘知易语重心长的说道:“娘。你让爹和大哥带你逃吧!”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你爹和大哥都被关着,怎么逃?再说,能往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