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离别宴(2/2)

件事刘知易可不知道,不由疑惑起来。

“如果我记得不错,弹劾徐太傅贪墨军饷,牵的就是山郡节度使!夏郡候牵弹劾,他怎么可能是徐太傅弟子?”

弟子弹劾师父,这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背叛,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国度,做出这种事,几乎就再也无法融官场。夏知秋年纪轻轻,听说不到三十就继承了山郡侯爵位,执掌山节度使帅位,手下十万兵马,这样的,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周问卿压低声音道:“此事千真万确,虽然万知之甚少。但夏知秋就是徐太傅弟子,甚至若非如此,他继承不了郡候爵位,如今山郡节度使恐怕是别。所以夏知秋牵弹劾,我才觉得蹊跷。”

刘知易脑子里闪过两个疑惑,第一,既然是隐秘,外极少得知,周问卿如何得知?第二,周问卿似乎对这件事过于关心了。医家虽然有大医医国这样的大话,但一般医者其实很少关心政事。

周问卿表现出来的异常,让刘知易心中升起警惕,他开始怀疑周问卿打听徐谦案别有用心,弄不好跟前刑部侍郎王朝栋一样,也在暗中调查。

刘知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谁都有问题,好像全世界都盯上了他们这个小小的亭长之家一样。

所以面对周问卿的探查,刘知易能躲就躲,不能躲就敷衍。直到雨过天晴,周问卿再次出门游方巡诊。

大雨连下三天,雨晴之后,天气再次热起来,晒得春风亭周围的农田一片金黄,金秋到了,农民快要收割庄稼,朝廷也要收割才。

周问卿又一次出门巡诊,十天后回来,跟方戎一起联袂来到刘府。

刘知易将他们迎进府里,又带他们进到客厅。

“周师兄、小师姐,你们稍坐。我去请我母亲。”

小师姐?

方戎顿时不高兴。

周问卿没注意到她的表,自顾自看着客厅的陈设,一应家具都很考究。一路走进来,看到刘府虽然算不上宅大院,也是前有倒座,后有罩房,正屋耳房,东西两厢,光是房屋不下四五十间。

“没想到刘师兄家如此富贵?”

周问卿叹道。

作为亭长,刘家是春风亭一等一的大户,在街上,刘府是毫无争议的豪宅。

方戎哼道:“那可不。谁不知道春风亭守着万胜桥,卡着官道,靠着码。在乡下良田千亩,在亭中两条街道。春风亭的亭长,给个知县都不换。”

周问卿点点,他也觉得如此。他从苦寒的大漠出发,一路南行,春风亭算他见过的最繁华的镇子。

只是周问卿有些不理解:“刘家如此富贵,何苦送长子去龙城?”

周问卿是山郡龙城,太知道山郡有多苦。山郡横跨山南北,山遮蔽了漠北的寒风,山以南还算温暖,但坐落在重重大山之中,道阻且险,十分穷困。山以北虽然土地平坦,可旱少雨,山上留下的溪流只能滋养山脚下一片场,往北就是大漠。不仅如此,北狄诸部被大夏王朝驱逐到漠北之后,并不死心,大规模的铁骑寇虽然没有,可总有一些小部族袭扰,假托盗马贼劫掠,常跟山郡边郡冲突。

方戎也不知道内,可她今天心不好,难免恶意猜测。

“哼。这种狗大户,他家的儿子去了边郡,岂会上阵厮杀,不过就是混几年军功,回来换一份前程。”

周问卿觉得有理,点点,他对大户家印象也不好,不过为低调、热,做事大方,说话有好听的刘知易除外。

刘家主母刘姜氏很快出来,脸上带着勉强的笑意,招呼两个晚辈席,吩咐上菜。

不断有进进出出上菜,这些可不是刘府的下,大多数都姓刘,是刘家亲族。平时也不做家里的活,主要都是长工,帮刘家种地的。还有几个帮刘大刀照看店面,春风亭三条街,两条是刘家的。大多数房子租了出去,还有十几间留着做买卖,由亲族打理。

之前刘家逃难的时候,这些也跟着倒了霉,许多都被当成刘府下抓到了牢里。太后赦免从犯之后,他们也相继被释放,又都回到了刘家。

大鱼大,很对方戎,吃的满嘴流油,一点形象都不顾。周问卿倒是斯文,极少动筷子。

刘姜氏随便应付了一下,说了几句劝勉的话,就借身体不适离席而去。

她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心里不高兴。

今天办的家宴,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给即将去城里考试的刘知易送行,一个是打算谢谢方先生的教导,这算是谢师宴。可方先生不肯来,而是让方戎代他出席,刘姜氏觉得没受到尊重,所以不高兴。

母亲走后,刘知易更热,不断给周问卿和方戎敬酒。方戎不客气,连喝三杯。

酒足饭饱,刘知易又准备了一些礼品,一路送周问卿和方戎回方济堂。师父没来赴宴,可师恩还是要谢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