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 讲学(2/3)

事,院使每年都要做一次,也算轻车熟路了。因此他照本宣科的讲完方论之后,静静的坐在位置上,如同等待行刑的罪犯,豁出去了。

陪坐在一旁的李问寒此时站出来对学生们讲话:“院使讲学已毕。诸位同学若有疑惑,可当堂请教。”

正菜来了,一时间无说话,又都很积极。都想看看谁会站出来为难院使,院使眯着眼睛,也在瞅着众,他也想看看谁会站出来为难他。

其实每次讲学,都会遇到学生出来,但每次都不会多。原因很简单,太医院和悬壶院关系复杂,一方面有仇,无法化解,另一方面太医院始终是太学医科学子的最好去处,考医科,如果说不能做太医,恐怕就没愿意考了。所以除非特别铁的学生,没愿意去为难未来上司。学院也不会怂恿学生去做,至少掌院并不方便安排所有学生去做这件事,除了个别,比如刘知易,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发。

挑选刘知易,除了刘知易铁之外,也是因为掌院赏识,不打算送去太医院。当年李问寒就是这样的况,作为工具,负责攻击太医院,最后被掌院留下,年纪轻轻做了监书库。反过来说,因为太学学官职位毕竟有限,无法安排太多学生,所以就不想影响大家的前程,每次讲学,最多也就安排一两个学生出面。如果自发的学生够多,这个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出场。

刘知易现在就是这种况,根据掌院代的,如果没有其他学生敢站出来,他就要打阵。

片刻之后,没站出来,李问寒给刘知易使眼色,刘知易这才慢慢站起来。

先躬身行礼:“学生刘知易,见过魏院使。”

太医院院使姓魏,魏文侯旁系,世代为侯府医官。换句话说,魏院使其实是一个魏党。

魏院使笑眯眯道:“我知道你。为岭南王煮骨疗毒的就是你吧?你很好,要是你想请教煮骨疗毒的问题,请恕老夫不能作答。老夫不通骨科!”

刘知易目前最著名的战绩,就是为岭南郡王治病。以岭南郡王的名声,这件事传播很广,传进太医院不奇怪。

李问寒眉一皱,暗骂一声老狐狸。煮骨疗毒作为新的治疗方法,既新奇,又刺激,最关键的是,这是实例,还有岭南王这种身份的物做背书。结果对方直接说他不通骨科,不谈这个问题。这可不是认怂,而是以退为进。

幸好刘知易准备了好几套方案,能探讨煮骨疗毒一案最好,因为这是去邪理论的最好印证。

刘知易不慌:“学生有一个师姐,患有心疾……剖开胸腹,置血虫于心脏……学生想问,血虫治疗心疾,可有何后患?院使大如果知晓,请一定为学生解惑。”

本来已经逃避了一个可能的难题,院使如果继续假借不懂就要被笑话,你什么都不懂,还有什么脸来讲学?

每年太学邀请官员讲学,也是对官员地位的认可,如果官员避战或者完全无法作答,太学第二年不再邀请的话,那个官员也就名誉扫地了。

刘知易问出这个问题,除了是按照掌院要求,为难一下院使。另一方面,也是真心求教。他在太学这里找不到相关资料,太医院未必没有。

魏院士点了点:“知易。你这问题问的极好,老夫恰好有所研习。用血虫治心疾,确实是另辟蹊径,让刮目相看。当年南蛮蠡部勇士,以身养虫,力大无穷,悍勇异常。可是常有癫狂而死,因此血虫后患极大,需防止血虫反噬。”

刘知易追问道:“请问院使。南蛮癫狂,就是因血虫反噬?”

魏院使摇摇:“只是一个猜测。南蛮与中原相距太远,南蛮蠡部早已南迁。”

刘知易拱手:“谢院使解惑。学生还有一疑。”

魏院使道:“请说。”

刘知易道:“学生观看古书,太祖征战天下,曾有一医官擅医治外伤。太祖一次重伤,大量失血,药石难治。医官急,取一战俘之血,输给太祖,太祖很快病愈。此后该医官,以此法救治其他伤患,却九死一生。医官后来因医死大将,被太祖斩杀。学生不解,恳请院使解惑。”

好吧,这是一个输血的故事。刘知易发现这世界上外科落后,连输血的尝试都没有。在书库请教了守藏吏,就只有这样一个关于输血的故事。那个倒霉的医官被当成反面教材,连名字都没留下。如果当年不是被杀,他或许会继续研究,早就发现了血型的秘密。即便他没有发现,如果后继续研究,也迟早会发现。可惜他被太祖斩杀,于是关于输血的问题,就再也没敢去试验了。

拿出这个问题为难一下院使,刘知易相信他应该也不懂。

结果院使微微笑道:“血有四种,分甲乙丙丁……”

一听到这里,刘知易就知道太医院或者魏院使有相关经验,血型秘密一旦知晓,输血就不在神奇,不再被看成续命的奇术了。

“四种血不能相容,否则如饮毒药。甲血可输甲、乙、丙、丁,但不可过量,少则救命,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