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 娘家来人(2/3)

道她也听到春桃的嘀咕。

一天宴席下来,没剩多少食材,汪大厨和孙子一番忙碌,弄了一大盆猪、猪耳朵之类的凉菜。

端起来足有十几斤重,没有桌椅,刘知易也不讲究,直接放在地上,跟方戎找一个小凳坐着,一酒,大快朵颐。

刘知易吃的少,方戎吃的多。

方戎现在的模样,跟年前没什么两样,皮包骨的形象终于不见了。身体恢复能力,让惊奇。这两天,饱食终,血气增长极快。双目有神,气息沉稳,一副神完气足的样子。

每年初四,都是刘府的大子。因为这一天,母亲娘家会来还礼。初二刘府派去拜年,初四姜家派来还礼,这一天,刘府只接待姜家一家客

这一天是主母刘姜氏的主场,每到这一天,她就会穿着一年只穿一次的盛装。专门找城里的裁缝做的钗钿礼衣,外袍是翠绿色的上等丝绸制成,里边穿着层数极多的里衣,足足有十二层之多。上戴着几斤重的金凤冠,腰上挂着成排的玉环。这一天母亲会坐在主席陪客,什么事都不做。父亲则穿着绯红长袍,同样华丽,也只能这一天穿,平时穿出门是违法的,因为绯色是五品大员才能穿的颜色。

这一天,主母不管事,下们却没敢胡来,因为这一天是主母的脸面,谁打了主母的脸,这一年都别想好过。

这天就是平时很受宠的刘知易都不敢冒,小心翼翼的。

母亲的娘家是春风亭东边河镇的大户,家里是做买卖的。在河镇,有码,有船队,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武官娶商,门当户对。

往年,来刘家还礼的,基本上只有一个后辈。因为刘家去拜年的,往往也只是后辈,去年是刘知难去的,今年刘知易去了一天。至于父亲刘大刀,因为要待客,正月里根本走不开。

今年,姜家主,刘知易的亲娘舅,刘姜氏的亲弟弟,姜赐竟然来了。

“舅舅,快请。今年您怎来了,我娘肯定高兴!”

见到舅舅从一辆华丽的马车上走下来,刘知易连忙迎上去。

姜赐先下来,接着走下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言义来了!”

言义是姜家次子,不常来,往年来的都是表哥。

“快见过你表哥。今后多跟你表哥学。”

少年规规矩矩行礼,姿势端正,仿佛专门学过。

“姐夫!”

姜赐走向大门,冲门的刘大刀拱手。

“快请,快请!”

刘大刀十分高兴。

至亲之间,平时守望相助,也少不了暗中攀比。刘大刀娶妻的时候,刘家太老爷子还在,当时远没有如今的家业。可当时,白手起家的刘老太爷依然认为跟姜家结亲,是姜家高攀,因为刘家是官身。可姜家不这么认为,没把亭长当成官,反而认为富甲一方的姜家是下嫁。

只有刘大刀对这门婚姻极为满意,因为他老婆是远近闻名的大美,结婚这么多年来,老婆就没给他丢过脸,不管谁见了,都要夸一声“刘老爷好福气”。

只是从双方老一辈开始,两家不断攀比。刘家派儿子去拜年,姜家就不会来大还礼。

今年是个例外。这让刘大刀心中得意,终于压了大舅子家一。这都是他努力的结果,跟儿子没什么关系。就算有,那也是他培养的好。

刘知易心道,看来今年他考太学,让刘家在亲戚中长了声势。至于他在太学和京城里那些名声,他发现竟然没有传到乡下,哪怕是十里亭都没怎么听说,更何况更远的河镇呢,所以刘知易认为,舅舅一家应该也不知道他在京城有多大的名

把舅舅和表弟送酒席,两家坐着闲聊。

舅舅先是把刘知易夸赞一番,接着话锋一转。

“知易啊。明年言义跟你是同学了,你可得好好照拂他。”

这话什么意思?

刘知易,刘大刀,刘姜氏三齐齐脸色一变。

“舅舅,言义考上太学了?”

刘姜氏单纯的震惊,率先问道。

刘知易好奇。

刘大刀眉微皱,不是不想看到后辈出息,只是不能专美于前,颇有些吃味。他不说好,也不说坏,竖起耳朵听着。

舅舅先是喝了一茶,然后神态自若下压着得意道:“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刘姜氏叹了气:“啊赐,你想简单了。太学哪那么容易考。”

刘大刀道:“对。你姐姐说的对,没有真才实学,考不进太学。这里没有门路可走!”

姜家是富商,门路广通不输给刘家,而且更加长袖善舞,刘大刀以为大舅子想走关系。

姜赐没说话,看了儿子一眼。

姜言义正襟危坐,儒冠端正,眼睛平视前方,却目空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