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节 绕道东郡(2/2)
两县。东郡分为大泽县和海田县,太平沟往东,莽东泽以北的金川江北岸三千里土地,叫做大泽县,莽东大泽往东,直达大海的四千里土地,称作海田县。
刘知易点:“看来岭东节度使十年前就生了异心。”
所谓生异心,自然是站在金川郡主和岭南郡王的角度,站在岭东节度使的角度,他只是希望远离岭南王控制的太平沟,更靠近朝廷控制的江南罢了,站在朝廷的角度,这显然是忠心。
所以司马忠的奏请,得到了批准,将大泽县本就不多的几十万一次
迁移到了海田县南部,开垦广袤的沿海平原。
金川郡主叹道:“何止十年前才有异心,异心早就有了。可惜十年前,王兄才看到司马家族的狼子野心。”
刘知易疑惑:“司马亮做节度使之时,不是事事遵从王爷,忠心耿耿嘛。”
刘知易在岭南王府经常出,岭南王跟这些旧部的关系,略有耳闻。
金川郡主冷笑道:“忠心耿耿?为何养那么多门客,他一死,儿子马上把这些门客安进了节度使衙门。拉拢地方豪族,笼络地方官员,几乎一手遮天。”
郡县制由于一郡两县,过于扁平,所以朝廷真正能派到地方的朝廷命官并不多,岭南东郡就两个县,朝廷顶多能派来两个县令,郡治归节度使,所以边郡节度使要拉拢的地方官并不多,除了节度使衙门里一些官员外,只要摆平下属县令,基本上就不用看朝廷脸色了。至于地方上,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乡官大多数都是地方大小豪强。江南郡那种望郡,还有谢家、王家、沈家这样的名门望族甚至门阀,岭南则主要是一些中小豪族。
这些中小豪族不容小觑,他们世世代代把持乡长、亭长乃至里正这样的乡官,在岭南影响力巨大。根据朝廷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一个乡管辖着一百个村子左右,大的乡,甚至能达到十万
。
岭东节度使司马忠笼络了地方县令,拉拢了地方豪族,确实就能把岭南王的影响力架空,彻底掌控岭南东郡的实权。
刘知易对这种权力之争不感兴趣,虽然听出了金川郡主的不满,却也不完全附和她的话。
郡主大概听出刘知易对岭南东郡兴趣缺缺,开始转移话题。
“此次王兄南征,让南荒蛮族臣服,你以为朝廷该如何封赏?”
这个问题,岭南王大军中的将领公开私下讨论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刘知易听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张就道:“无非是加官进爵,加封封地两种。”
郡主问道:“加官进爵如何加法,如何进法?加封封地,如何封法?”
刘知易道:“王爷是郡王,加官进爵,顶多加封亲王。加封封地吗,新打下来的土地,荒凉无,朝廷不会在意,封给王爷也有可能。”
金川郡主哼道:“你以为朝廷会那么好心?加封亲王,可就位极臣了,大夏朝第一个异姓亲王,这风
会要
命的,与徐谦加九锡何异?就算朝廷敢封,王兄也不敢受。至于封地,绝无可能!”
加官进爵还是加封封地,相关的争论一直存在,可谁也没有像金川郡主这么笃定,笃定朝廷不会加封封地。
刘知易反问:“何以见得?南荒地广稀,朝廷留之无用,王爷功高难封,不将这种地方封给王爷,朝廷又该如何封赏?”
刘知易实在想不通,除了加封封地外,朝廷该怎么封赏岭南王了。给个虚亲王名号,当然是最好的,可这有捧杀的嫌疑,岭南王不敢接受。那就只剩一个加封封地了,总不能立下这么大一个功劳,最后不加封赏。
郡主道:“你也知道南荒荒无烟,荒无
烟是因为离中原太远。不加封的原因也是如此。”
刘知易顿时明白了,确实不能封。岭南就已经远离中原,朝廷无法控制,更何况南荒了。如果把南荒封给岭南王,恐怕岭南王在南荒什么,朝廷都难以控制。
刘知易叹道:“那就只剩下封妻荫子了。”
金川郡主闷哼一声:“算你说对了。”
郡主脸色不好,封妻荫子可不到她,岭南王这场功劳,白白便宜了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