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九节 七窍玲珑(2/2)
办法参加,这个儿的心思,有时候让他都捉摸不透。
儿支取银子的用途,姜郎中第二天就查清楚了,竟然是为了换一本刘知易的摹本诗集。从理财的习惯出发,姜郎中觉得这笔生意不亏,刘知易的摹本稀少,据他所知,完整的诗集一本都没有,光是这本诗集,就值回一千两了,而且还是存钱,他了解了一下,利息不多,聊胜于无。他在户部任职,知道许多户部大员家里,就放贷收利钱,都是标准的高利贷。
对于这笔钱,姜郎中到没有放在心上,一场南征,他不但抹平了户部历年的坏账,还给自己赚了一笔。三千万两户部支出中,有一千万填了窟窿,还有一千万以各种名义,分润到了各级官员手中,他作为主管员外郎,是分的最多的几个大员,几十万两是有的。
大兵一起,黄金万两,他官也有了,钱也有了,就是这个儿不让他省心。
果然,儿成功让自己能合理的加
这场诗会。
她先是忽悠一个皇家公主,让公主出,表示京中豪门
子也要为太后祝寿,在同
办一个
子诗会,要跟那些男儿比一比,结果此议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准许当
众
子与才子同场竞技,甚至太后表示她也要参加这个诗会。
很明显,太后的一举一动都有政治意图,太后子临朝,自然是要压一压男尊
卑的气焰。如果京城
才子们能力压两榜进士,会让她脸上有光。
看到儿做成这件事后,这几
脸上容光焕发,姜郎中也有些期待,这场诗会,或许也能让他
儿名扬京城。他心里何尝服气,
儿才学出众,却无用武之地,就因为是个
子。
自小姜郎中就坚信,儿不是池中之物,因为他
儿身怀异象。出生之时,
顶稀疏的
发卷着一块玉。这块玉并不出彩,杂色,而且不纯净,不透亮。形状也不讨喜,指
大小,不甚规则。
可姜郎中,身为一个儒家进士,能感觉到玉上的不凡之处。这块指大小的浑玉,上面有七个孔窍,苍润嵌空,叩之声如杂佩,发出珩、璜、琚、瑀、衝牙等玉之声。学识渊博的姜郎中马上就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玲珑玉,外貌平平无奇,内有玲珑之巧。
以前姜郎中还以为儿
顶玲珑而生,注定是富贵之命,顶富贵的
子之命,不过是母仪天下,但升官之后,听到的一些秘闻,让他有些疑虑起来。他偶然听一个醉酒的同僚说起,江山版图碎裂的绝密,而且听说碎裂的碎玉受气运引导,择天下福运
厚的生灵为主。这让他对
儿的玲珑玉有些猜测,这不会就是版图一片吧,这么说来
儿的福运比他想的还要厚。
可他忧虑起来,姜氏是姜郡公室,他家虽然不是嫡系,但也是大夫之家,知道江山版图这样的国运之器,未必是什么好东西,得之者,命途多舛,十分坎坷。作为父亲,他宁可儿是一个平凡之
。
……
四月初一,诗会前一。
金川郡主派来请,他知道什么目的,不得不去。
因为他欠郡主一个,为了请鲜于公枢刻版,他从郡主手里借了传国玉玺刻刀。
“太后寿辰将至,我要你做一首衬托太后的诗,一定要她喜欢,我要拿去做寿礼。记住,那太后也要参加诗会。肯定有许多
献上寿词,此诗一定要博得满堂彩。”
郡主提了要求。
刘知易心中早有预案,提笔就来,郡主皱眉,以为刘知易敷衍,待到写完一看,马上面色大悦。
接着又提出:“这次我也要去,你不能让我丢丑吧?”
郡主的诗才,刘知易是见过的,“明月照高台”的水平,拿不出手。
他想了想,不能压倒太后,还是子的诗,马上也有了,写了一首给她,郡主看了很满意。
郡主点:“好。我欠你一个
,可以应你一事。”
得郡主一句承诺,这首诗抄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