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节 只排第三(1/3)

做完一首诗后,突然没了兴致,折返回廊桥,发现已经有上百首诗写就。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刘知易扫了一眼,大多是些应景的打油诗,还有始终毫无花色,只有对太后的吹捧。

刘知易扫中了一个名字,沈权。

仔细看了下沈权写的诗,颇为意外。

枣花能成实,桑叶解吐丝。

牡丹如大斗,雨后挂空枝。

堂堂沈家公子,自幼锦衣玉食,竟然也有这样的感叹。枣花虽小,能结成果实,桑叶不美,能养蚕吐丝,牡丹花斗一样大,一场雨过后,就只剩下空空的枝,什么都不能留下,一事无成。

这才两年,这个高中进士的名门公子,竟然就有了这样的感叹。结合他非要往赢郡银行存一千万两的形,刘知易感觉的出,沈权似乎已经耗尽了一腔热,对朝廷开始失望了。这件事发生在徐介身上,刘知易不奇怪,发生在沈权身上,实在是奇怪。

此时还有一些进士,在自己喜欢的诗词上,勾画上提拔,品鉴两句。

过了午时,一个个黄门拎着食盒前来送饭,遇到一,送上一盒。进士才们,或者坐在渠旁,或者靠在树下,或者卧在花间,间四月天,当真惬意。

食盒里的食物,致,味美,危险,是一尾河豚。

正吃着,小黄门们又依次送上笔墨,请进士才们当考官,判出前十的诗词来,然后由太后定下三甲。仿佛科举一般。

短短的廊桥两次廊柱、栏杆上,此时都贴满了各个进士才的作品,足有三四百首之多,这种应制诗,往往很少出名作,因为都是奉诏作诗,都不敢说话。

三三两两的进士、才开始在廊桥上来回品鉴,各自挑出自己认为的佳作。

刘知易吃完河豚,也进去转了一圈,挑出了十首。

他将自己抄的诗排在了第二,他不是给自己排的,是给辛弃疾排的,抄家的诗,他心里有杆秤。只排第二,是因为他真心看到了一首小诗,乍看觉得惊艳。

“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一句小诗,可木槿荣三个字,让刘知易心一跳,这个世界的格律还不够成熟,五言、七言、五七杂言,各种格律都有,所以都重文辞,轻格律。

刘知易认为这首诗可以排第一,点火樱桃只能排第二,连辛弃疾的诗词都不能排第一,刘知易颇为好奇这首诗是谁做的,但没有留名。

黄门们一一将各个进士才的排名送到了太后处,大家又开始游园,间游园,又与早晨不同。光影照进花下,虫鸟鸣叫林间,流水淙淙,微风阵阵。

刘知易复林间,上苑是一座巨大规模的御花园,东西五里,南北二里,面积两千多亩。可惜不对官民开放,否则真是一个好去处。

徜徉在花间树下,本是一件惬意之事,可刘知易总有一种被窥探之感,用心追寻一番,不由皱起眉,回一看,却不见有,马上循着感觉追踪过去。

……

阅卷是繁重的工作,尤其是有三百多份试卷的时候,尤其是当考官意见不一,更影响效率。

一个凌厉子,翻看了十数张写着诗词的竹纸之后,充对面的威严子笑道:

“恭喜太后,身负望!”

十张有九张,竟然都把太后的诗放在第一位。

太后叹道:“这算什么好事。当年徐谦高中,武帝琼林宴上,问众进士,君与天下孰轻孰重?徐谦当堂对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武帝大悦。如今士子,却捧我一个,一代不如一代了!”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金川郡主认为这些年轻官员已经彻底认可了魏太后,魏太后却觉得这些进士没有风骨,成不了大事。

金川郡主挑了一首诗出来:“这一首颇有趣,太后看看。”

魏太后接过来一看,皱起眉:“沈权的诗,满怨气,真是书生意气啊。”

留京进士,前途无量,大多数都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步步高升。沈权这样的豪门公子却不一样,不是冲着荣华富贵来的,心中有念想,有抱负,一时难以如愿,就心生退意。

“那这一首呢?”

金川郡主又送上一首。

“点火樱桃!荼蘼如雪!”

太后低声念诵,一开始还一脸赞赏,后来开始浮现寒霜。

“刘知易的诗,怎么如此老气横秋,一腔愁怨,他还未官场!”

金川郡主不评价,再次递上一首诗:“这首如何?”

天后一看:“无名诗?”

竟然还有进士不肯署名,连忙看下去,结果并非抨击她的。

“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这该是祭酒的诗作!”

“太后好眼力。”

“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