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仪仗队(求月票)(2/3)

于是楼泽便作罢,重新回到了会议桌前。

此时,会议室里一片安静,现场十多位学校主要领导都没有说话。

窗外源源不断的传来学子们的合声: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

她还藏着的书信

……”

楼泽悄悄打量父亲,发现父亲一脸平静,神色间没有丝毫的波动,只是专注的听着学子们的歌声。

歌声一遍又一遍的响起、结束,足足持续了将近十分钟。

终于,学子们似乎唱累了,休息了下来。

会议室内。

楼庆春开道:“楼泽,这就是那首《喀秋莎》?”

楼泽点道:“对,郑谦写的五首乐曲中的一首,是一首很有苏联风的歌曲,最近很受学生们的喜欢。”

政委董自强笑着说:“的确是苏联风,楼院长,当年咱们去苏联学习的时候,也学习过这样的曲子。”

“的确学习过,我印象很刻,我记得,当时咱们那一群留学生,就你的手风琴弹得最好,老师经常夸你。”

楼庆春似乎陷了回忆:“我就不一样了,每一次弹快板的时候,右手总是跟不上,漏音非常严重,我识谱也慢,一个乐句,往往重复很多遍,很难进一步。”

两位大佬谈论当年苏联留学时光,会议室里其它领导也随声附和。

楼泽虽然也在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但仅仅只是作为换生留学,只有一年时间。

而且楼泽作为换生去学习的时候,苏联早已不复存在。

尽管对苏维埃的向往没有泯灭楼泽去俄国留学的热,但先辈们当年留学的氛围已经不在,脑海里对于苏维埃的回忆,仅仅停留在影像和历史资料当中。

如今的俄国,已经算不上苏维埃的正统,国内西化严重,特别是美国自冷战后对全球敌对国家发起的颜色革命,让无数留有苏维埃痕迹的国度几乎遭遇万劫不复,俄国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对其渗透更是不留余地。

如果不是有一位强权总统力挽狂澜,在美国的大之下,俄国重蹈苏联覆辙,在所难免。

虽然被层层封锁,牺牲了经济,但军事力量上,至少在目前来说,是绝对能让美国为之忌惮,不敢在明面上大做文章,这也让昔的苏联保留了最后一丝的尊严。

相比较起来,中国反而在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独特且唯一的道路,并且正在开花结果,成长为参天大树,大步向着完美的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着。

“《喀秋莎》很好……”

楼庆春沉吟了一下,说:“自强,你还记得当年我们的阅兵礼,俄国带着前苏联的红军仪仗队,带着苏维埃的国旗,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说过的话吗?”

董自强点道:“他们说,我们是历史尘埃中开出的花,悄悄拔尖,惊艳了所有。”

楼庆春缓缓道:“这一次,我想让我们的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前往莫斯科,为曾经我们向往的苏维埃,唱一首《喀秋莎》!”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怔然了。

三军仪仗队所代表的的意义非同凡响,从上世纪中叶成立以来,就担负着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

他们分别来自陆、海、空三军。

他们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适中,相貌英俊,

他们是国家的名片。

从建立初期,到现在,六十年来,从来不曾走出国门。

但今天,楼院长竟然想让三军仪仗队走出去,前往莫斯科,参与红场大阅兵。

这不是楼院长能作主的事,需要最高领导的首肯。

楼泽此时突然就有些热血沸腾了,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点道:“我觉得,可以!”

其他见状,也纷纷点

这件事,其他根本没有建议权,因为只有院长、政委有这个资格对上提出这样的建议。

而对楼泽来说,这件事一旦真的成真,那么《喀秋莎》这首歌曲,就将由三军仪仗队来完成,那其中所代表的荣誉和意义,楼泽单单是想一想,都激动的浑身发抖。

会议缓慢的进行着。

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楼泽立即收拾好手中的文件,快步离开,途中碰到了正在端着脸盆,准备去打水洗的军艺响乐团唯一的钢琴手许明明,立即大喊道:“许明明,喊上其他场集合!”

许明明看到楼泽如此兴奋的模样,手中的脸盘啪的一下掉在了地上,等反应过来,心中顿时涌起一莫名的激动,直觉上感觉大事要发生了,立即大吼一声:“收到!”

而后便捡起脸盘,飞速的朝自习室、宿舍、排练厅等地方狂奔。

很快,整个响乐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