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临安篇(8/37)
么活可,咱们叫上会之、冯大法还有师师姑娘,一起看热闹去!”
若论市面繁华,临安还在建康之上。御街两侧各色店铺鳞次栉比,满街都是熙熙攘攘的流。比起同样商业气息十足的晴州,临安则更多了几分市民色彩,至少街旁各种各样的杂耍,就是晴州街
不多见的。
程宗扬本来想乘车前去,但一看街上浩浩的
流,立刻就打消了主意,老老实实安步当车。
他穿了一身临安正时兴的宝蓝绸衣,打扮成一个半文半商的 公子哥儿模样。
秦桧、冯源和林清浦都是伴当打扮。后面两个膀大腰圆的兽蛮武士戴着斗笠,一行热热闹闹上街。
李师师穿着一袭素白的衣衫,鬓侧簪了一朵海棠,虽然脂不施,却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番风流韵致,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
御街两旁摊铺杂陈,除了饮食浆饼,水陆百货,中间还有不少抛丸、吞火、走绳、顶球的艺,让市面愈发显得热闹。
“听说临安百姓不分老幼,都会两手杂耍。”
冯源兴致勃勃地说道。
来临安虽然有些子,但先是薛延山遇袭,后来又躲在翠微园搞手雷,冯源一直忙里忙外,还没有好好逛过临安的街市,这会儿看得眼花缭
,只恨两只眼睛不够用。
林清浦也看得开心,边走边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临安怎么喜欢学杂耍呢?”
冯源大度地说道:“论法术你比我强点儿,论见识,你可就不如我了。学文三年一考,一次取中三百来,算下来一百年才取中万把
,这还是整个宋国,临安一城就不下四十万户,都学文连西北风也没得喝。学武更不行了,自古穷文富武,习武吃的穿的喝的用的,一般
家哪里拿得起钱?算下来还是学杂耍最经济。有一门手艺,到哪儿都饿不死,遇上逢年过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运气好些,几
时间就把一年的吃穿都挣下来了……”
冯源说得高兴,程宗扬却在一处摊位前停了下来。那摊位也不甚出奇,只放了只木盆,盆里养着几十条红、黄、黑、白 不同颜色的金鱼。
程宗扬回道:“这里有卖金鱼的,师师,给你买几条回去养吧。”
李师师抿嘴一笑,“你便是想买,家也不肯卖——这是驯好的鱼舞。摊主却是卖糖的。”
“跳舞的鱼?”
程宗扬来了兴趣,“跳一个看看!”
一看生意上门,摊主打起神,拿着一支小木槌,一边发出富于韵律的吆喝声,一边在木盆边缘轻轻敲击。盆里的金鱼闻声而动,按照颜色分成 不同队型。
随着木槌轻击,一群群小鱼或东或西,时分时聚,就像有驱使一样灵巧自如。
程宗扬嘀咕道:这些金鱼肚子里不会装磁石了吧?
正看得有趣,摊主忽然一声吆喝,几十条金鱼同时往水下一钻,只有鱼尾在水上拨动。
摊主往水里扔了把东西,等金鱼再次露出水面,程宗扬禁不住抚掌叫绝。那摊主扔的却是一把指甲盖大小的面具,上面画着各色物,有文臣有武将,还有保镖、仕
、小贩……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那些金鱼钻出来,每条鱼都戴了只小面具,随着摊
的敲击,金鱼咬着面具下的环扣,摇
摆尾地在盆中鱼贯游动,就像勾栏里唱戏的演员一样。
以程宗扬见惯现代娱乐业的目光,也不禁大开眼界,意犹未尽之余,主动掏腰包递了一个银铢过去——除了在外充场面的况,私下里程宗扬一直坚持自己带钱付款,说一声“赏”自然有随从拿钱打赏这种事虽然有派
,但程宗扬下意识地担心自己做得久了,会真以老爷主子自居。
李师师这些天也见惯了他私底下的亲力亲为,不像第一次看到他自己拿碗打饭,甚至还顺手给秦桧多盛一碗时那样惊讶。她接过摊主递来的糖,先给冯源、秦桧等分过,才递给程宗扬。
程宗扬顺势在她白的指上摸过,挨了一个白眼,才笑嘻嘻尝了一块,然后把剩下的递给金兀术和豹子
,笑道:“尝尝。”
一个银铢的糖块着实不少,金兀术和豹子两
一分,一把倒进嘴里,吃炒豆一样嚼了
净,一边吃一边煞有其事地点着
。
离宫城愈近,流越多,这一段路已经看不到两天前失火的惨状,被大火焚烧过的废墟都用帷幕遮住,临安府也在城外设了
棚,安置受灾的民众。秦桧当
抢购的砖瓦木料正以三倍甚至五倍的价格陆续出售,具体的账目还没有出来,但大赚一笔肯定是跑不了的。
似乎整个临安的市民都汇聚到通往金明池的御街,路旁临时搭建的铺位、杂耍摊子也越来越多。各色糕点、茶水、酒浆、零食的铺位琳琅满目,香气扑鼻。
单是饼点就有芝麻的胡饼,夹的群仙炙,甜品
味的糖油饼,外观
美的莲花
饼……让程宗扬想起初到五原城时,自己把
趣 内衣抵进当铺,才换了几个铜子,买了饼吃的惨状。
程宗扬挤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