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汉国篇(14/38)

执言的学子扬声道:“诸友!谁知是 哪位学弟前日在此售琴贩蜜?”

学子们纷纷摇头,“我太学未有其人。”

过了一会儿,远处有人道:“可是席上摆着一只木桶的?前日云台书院有一 位学弟倒是摆了几张琴,一只木桶,但桶中非是蜂蜜,乃是上好的干枣。”

“就是用来蜜渍的干枣!”

小贩叫道:“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槐市的学子行事端正,而且有士子的身份在,也不怕一个小贩闹事,那人当 即说道:“上谷郁奉文。如今正在云台书院求学。”

……

云台书院距太学不远,规模小了许多,只有数百学子。学舍虽然略显狭小, 但窗明几净, 青石铺成的院中,连一根杂草都没有。

郁奉文刚把背来的五张七弦琴和干枣换成钱铢,但还去欠债,所余也不剩多 少。洛都居,大不易,单靠这点钱,只怕两个月后又要借债。他摸了摸腰间的玉 佩,犹豫是不是要把它也换成钱铢。

一个英挺的文士举步进来,笑道:“奉文兄!果然是在此地!”

“原来是郑兄。”

郁奉文揖手向郑子卿施了一礼。郑子卿是河间人,虽然刚 到云台书院,但为人豪迈,两人一见如故,食则同席,寝则同室,颇有相见恨晚 之感。

“不知郑兄找小弟何事?”

郑子卿笑道:“不是我找你,是这位鲁先生。”

郁奉文抬眼看去,只见那位鲁先生年过四旬,面上颇有风霜之色,但意态豪 雄,非是凡俗之士。

鲁先生拱手道:“久仰郁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郁奉文连忙还礼,讶然道:“不知先生何以得知在下?”

鲁先生哈哈一笑,招呼身后的年轻人过来,“这是舍侄。听舍侄说郁先生文 理俱佳,才华出众,今日特来拜会。”

郁奉文拱手道:“鲁兄。”

程宗扬暗道还真是巧,居然遇到姓郑的书生,一边也拱了拱手,“郁兄。”

人还没开始寒暄,就被鲁先生打断,“叙旧的话往后再说不迟。不瞒郁先 生说,鲁某虽然做的斯文生意,但跟斯文二字不沾边,我有话直说,你别嫌老鲁 是个粗人。”

“先生请说。”

“鲁某开的是间书肆,如今有笔生意……哎呀,郑先生,你也坐!”

郑子卿连忙道:“你们谈,郑某先回避片刻。”

“哪里用回避!我找郁先生谈点生意!”

鲁先生越这样说,郑子卿越不好待下去,向几人告了声罪,辞出门去。

鲁先生摸着大腿道:“郑先生这就见外了!郁先生,我直说啊。我那书肆从 宋国运来几部书,都是经史大着。想找几个人帮忙抄写,不知郁先生可否愿意帮 忙?放心!润笔绝不会亏待先生。”

郁奉文犹如喜从天降,连忙道:“自无不可。”

那位鲁先生甚是大方,三言两语谈好薪金,比郁奉文设想的要多了一倍。双 方谈定明日开始抄写,鲁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大喜过望,不由分说要请郁奉文喝 一杯,郁奉文推托不得,只得一同出门。

第四章

人在书院附近的酒肆找了处雅舍,分别离座,接着便开始推杯换盏。郁奉 文像做梦一样,半个时辰前自己还为衣食发愁,谁知天上竟然掉了馅饼,还落在 自己头上,这次要抄的书卷轶浩繁,俸金也颇为不菲,如果能全抄下来,不但自 己衣食无忧,还能得一笔积蓄。这位鲁先生如此大方,想必也不难相处。

郁奉文酒到杯干,不多时便已醉倒。旁边两人对视一眼,鲁先生道:“先生 海量!再来一杯!”

干!”

郁奉文举杯饮尽,身子一滑,险些溜到桌下。

鲁先生吃了颗蚕豆,然后道:“前几日舍侄跟郁先生见过一面,侄儿啊,是 在上汤还是下汤?”

被这家伙逮住机会占便宜,程宗扬磨着牙道:“上汤。”

鲁先生亲切地挽住郁奉文的手腕,“是在长兴脚店,对不对?”

郁奉文整个人都是晕的,闻言只胡乱点了点头

“郁先生在长兴脚店遇到什么人了?”

“长兴脚店……人……嗯?”

鲁先生慢慢道:“上汤的长兴脚店。”

郁奉文猛地抬起头,重重呼着酒气,一张脸涨得通红。他试着抬起手,手腕 却像被铁箍牢牢扣住一样。

鲁先生若无其事地拿起酒杯,从容道:“听说店里有位高人?不知郁先生是 否遇见?”

郁奉文慌张地摇了摇头,“没有。没有。”

程宗扬笑道:“那郁兄遇见谁了呢?”

“没有。没有。”

“ 一个人都没有?那不成了鬼店?”

程宗扬温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