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雷达站(2/3)
雷达站来得实在,稳定,坚固,耐用,而且费用低廉。”
大家都点了点
。
陈飞又接着道:“现在的雷达技术是发达了,但再怎么先进,其他技术都无法替代地面雷达站,别的不说,大家先看看唐古拉的雷达站,看,有多大——”
陈飞把镜
一转,远远地给唐古拉雷达站来了一个特写。
大家看了后,都吓了一跳。
“我艹,那么大!”
“这么大一个雷达站,真的无法搬到飞机上去。”
陈飞笑了笑:“好了,下面我们有请雷达站的一个技术大拿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雷达站的光荣历史!”
陈飞朝一个战士招了招手,那个战士立即怕怕怕的几大步来到了陈飞面前,他啪的一声,对着镜
,朝大家敬礼,用洪亮的声音说道:“飞哥的
丝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唐古拉雷达站的王兵。”
“大家可别小看了他,他可是二级军士长、雷达技师,号称唐古拉雷达站的神医!”
“飞哥夸奖了,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雷达兵。”王兵呵呵笑了笑。
“王兵班长,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雷达站的历史吧?”
“好的。
大家应该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应对边境紧张形势,上级决定将1962年组建的雷达独立营扩编为雷达团。
加之xx机场即将竣工,急需建立一个雷达站,担负起国际公认的最危险航线的监控引导任务。
一次,营作战参谋杨楚赴xx雷达连检查工作,返回途中行至羊xx湖短暂休息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唐古拉山。
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雷达兵将拇指竖起作为测试仪,朝着山顶方向瞄起来。很快,他像寻得宝贝一样,兴奋地大叫起来:找到了!就是它!
我们唐古拉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
不过经过考证,那只是编制命令下达的时间,并非真的建设完成。
此后,历经修路、基建、组建部队等一系列准备。
第一批甘
拉官兵正式登上阵地担负战备值班,是在1967年8月13
14时整。
1967年初,从xx老家参军
伍的夏仲昌,作为驻xx雷达某团的苗子兵,经过8个月的雷达专业集训,和其他24名战友被分配到原驻x空军雷达独立营充实作战力量,后又与4名战友被分到xx雷达连。
几乎就在同时,驻xx某雷达连接到命令:转隶至驻x空军雷达独立营。
当年5月,他们从东海之滨出发,横跨大半个华夏,经xx线,抵达雪域高原,在xx雷达连休整待命,为进驻唐古拉作准备......”
王兵用洪亮的嗓音一一讲解了起来。
网友们听了,都大感惊讶。
原来唐古拉还有这么艰辛、以及辉煌的历史啊!
陈飞
有感触地对着镜
说道:“想当年,为了把这个雷达站建起来,我们很多官兵都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很多战士甚至牺牲在了建设的路上。”
他讲起了那段历史。
此时,
丝们都摒弃了一切杂念,只是专注地听着,不知不觉间,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大家的心田里升腾了起来。
很多
都认为现在的年轻
只知道吃喝玩乐,不
国,不
历史,但现在,陈飞用他的经历告诉大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年轻
其实也有荣誉感,也有
怀,也有责任,只不过他们不喜欢传统的说教而已。
首都,某重点中学,一个历史老师也在观看陈飞的直播。
他默默地盯着直播间里那些网友的留言,过了一会儿,他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原来是我错了,原来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喜欢历史了,而是我们这些老
子,没能与时俱进。”
他今天来看这个直播,并非自愿,而是被小
儿胁迫着来的。
他的小
儿是他心
的宝贝,他很宠
她,所以就被
着来看了。
但这一看,最受启发的,却还是他。
他是一名历史老师,这些年一直在为促进青少年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努力,但一直没有成果,现在一看,却是自己以前的很多观念错了,不是青少年不
历史,而是他们这些历史老师,没有找到青少年喜欢的方式。
看看
家陈飞,把那么枯燥、那么悠久的历史讲了出来,触动了那么多年轻
的心。
很快,陈飞继续直播了起来:“这里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控雷达站在这里,现在我带大家亲自去看一看,首先我们要登上这些台阶,大家可别小看这些台阶,虽然不多,但在这里,每登一级台阶,都相当于负重20公斤。但这里的雷达兵,要在3分钟之内,登上84级台阶,才能到达值班岗位。”
陈飞一边缓缓而上一边向大家做着直播。
这一边的直播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