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做生意得审时度势(1/2)

锣锅巷新搬来一家,没有爹娘,家里就两个孩子外加一个没露过面的小子。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替他们家买房的,听说是这家的二姐夫,在镇上也是个有点名

锣锅巷的住户们大都在这里居住了好多年,甚至有几户在此地绵延生息了上百年。他们买下的那个老宅子的原主就是其中之一。

镇上近些年气凋敝,也就去年官道连通之后稍微好了些。但是来来往往的都是熟面孔,家商队最多在镇打个尖儿,待不了一晚就要走。

镇长眼见这样下去镇上要流失很多,便打了申请,想要修复镇里的那条河道。有了这条河道,便可重开水运。

只是镇长想了很多办法,县令大都不予同意,说是县库无钱,没办法重修河道,除非镇上自己筹钱,他们可以派徭役。

修复河道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的金钱就能搞定的。镇长没办法只能继续看着气流失的镇子叹气。

也是因为这点,所以但凡有愿意到镇子上买宅子做生意的,镇上都会一点不刁难,甚至还主动帮忙。

开张那,二姐夫请了不少好友过来热场子,加上魏家大姐夫的一好友和左右邻居,小店开张倒也十分的热闹。

除此之外,魏瑧还特意给之前合作比较好的商队管事们也去了请柬,邀请他们来店里品尝美食。

虽然只是个烫铺子,但第一开张的时候,魏瑧可是拿出了浑身解数,愣是做了一桌不下于县城最好酒楼的大菜来招待贵宾。

受限于调料和本身的厨艺桎梏,其实她的手艺也就在县上能看,真去了更大的州府,她做的那些就上不了台面了。

大菜虽然受限多,但是魏瑧的拿手项其实是各种点心。当初她专门去u学过,中西式的点心都会,但现在这技术限制,大部分西式点心是别想了,中式的那些还是可以做一点。

的餐后点心就是千层皮菊花酥和红枣枸杞荞麦糕。另外酥炸豆腐丸子,椒盐河虾等又是下酒再好不过的。一顿宴席下来,宾主尽欢。

第二便有专门找过来吃烫和锅盔。

还有好几种浇,荤的素的都有,连锅盔也是四五个品种,一天吃一样,连着好几都不重复。

魏瑧定的价格也不高,吃一顿饱的不过二三十文,还是大的。要想节约可以吃点素的,十文钱就能连汤带水的填饱肚子。

她其实请了那些商队过来最主要的都不是为自家铺子开张热场,她就是想要显摆制糖的手艺。

的菊花酥和荞面糕都用到了糖,而且后来还给上了糖油果子,这可是大油重糖才能做出来的小点心。

这番花心思的结果果然没让魏瑧失望,她在宴后便接到了好几个邀请,估计都是想要找她谈“红糖”的买卖。

糖是她提前几在家里熬出来的,用的小碗分装,冷却之后倒出来,倒扣在箩筛上,就放在灶,进进出出的都能看到她是直接用的碗糖做出来的糖油果子。

糖跟盐一样,都是民生重要物资。朝廷不允许私贩卖糖跟盐,但自己做来自己吃则不再此列。

镇长也看到了,他老成,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

过了数,镇长叫了魏瑧二姐二姐夫到家里说话。

二花儿接到消息后整个都手足无措。

她拉着魏瑧的手都在发抖。

“三花儿,你说,镇长叫我去嘛啊?我什么都不知道!”

“二姐,别急,镇长叫你去也不会是故意为难你跟二姐夫。你且放下心来,就当是去长辈那里拜见,态度恭谨一些就行了。”

虽然魏瑧拼命给她顺气,但二花还是有点发虚。

“这样,我给姐姐一个锦囊,若是你不知道该如何回话了,便将锦囊打开看一看。”

二花捏着妹妹给的锦囊荷包,心里总算安稳了些。

她被丈夫领着,从侧门进了镇长家。

见过礼之后,镇长招呼他们坐下说话。

“此番请二位前来,实在是想请二娘子告知老朽,那碗糖可是二娘子做的?”

“碗糖?”二花怔了一下,“镇长可否说的是那红砂糖?”

“红砂糖?”

“那是我三妹从书上学来的。”二花一紧张,啥都抖了出来,“三妹妹为了置办宅子耗尽了爹娘留下的家产,又想着给弟弟攒束脩,便从书上寻来方子,说这样的糖没有苦味道且耐放。”

味道如何暂且不说,耐放倒是真的。

镇长这几使观察了她家灶,那碗糖堆叠在上面,数不化,取用时只用刀切下来即可。

二花来时也带了礼来的,里面正好有包裹好的碗糖。

镇长听说之后,也顾不得失礼,取了碗糖细看。果然层层分明又细腻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