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助力(2/3)

长龄门传出的消息,宗主外出采药归山,途中恰好遇到了彭铿氏大,两结伴去国都面见国君。

国君后廪前不久已经派使者来长龄门邀请长龄先生了,只是因为长龄先生一直外出未回,所以未能领命,如今刚归山便径往国都。

长龄先生一改平时谦逊随和的脾气,这次进国都时排场十足,由众弟子前后随行,自己则坐在一辆棚上挂着帘子的马车中,连面都没露,后面还有一辆同样华贵的马车,里面想必坐的就是彭铿氏大了。自从去年在彭山禁地治好了国君的病,这位大也好久没有消息了。

……

宝玉与小天坐在第二辆马车中,目光透过车帘可以看见外面都城中的景象。这是原上最未宏伟的一座城池,坐落在平原中央,百余年前曾毁于战火、只留下一片废墟。室国建立之后,完全按照当年的国都城原样重建,传承三代国君,到了后廪手中才彻底恢复了曾经的规模与气象。

城墙的高大与坚固自不必说,这样一座城是很难被攻的,而当年是毁于内。在城廓中央的大道上穿过,宝玉展开元神观察两侧的民众生活以及民居建筑,比他在原上所见的任何一座城廓都要繁华热闹,同时又井然有序。

除了规模与气象,这座都城若还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旺盛的生气,汇聚成了一无形的生机。这生机不是属于城中某一个,而是那大街小巷、集市庙堂、所有事物所焕发出的那种蓬勃生气凝聚。

城廓本上死物,有了居住其中,并按照某种社会规则组织与运转、形成常的生产与生活,才有了生气。当这生气蓬勃不断汇聚,它才会焕发生机。宝玉可是修炼菁华诀的,对这种天地间的生机感应得特别微,它不仅存在于山中,更存在于烟里。

行走其间,有和光同尘之感,对所谓行游更有意思明悟。看见这座都城,也能知道后廪治国四十余年,给少务留下了怎样一个室国?

在城中的北部,有三个大土丘,而北门外,是一条奔流而过的大河。想当年盐兆进这片肥沃的平原,来到河边见到这三个土丘时,便决定在此建都。如今正中的土丘上建的就是室国王宫,左边的土丘上是国中府库廪仓、右边的土丘上则是兵备库。

廪仓与兵库周边,有国中诸正大的官署,簇拥着中央的王宫,由于土丘的天然地势,可居高临下望望见城内外的动静。王宫中的很多树木,就是五百年前生长在土丘上的,如今已郁郁参天。

在王宫前的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祭坛,那是盐兆建国之后所修建的祭神之所,也是当年的国、如今的室国每年举行国祭的地方。{盐兆当年祭的是太昊天帝,而如今的盐兆本,也成了原上的国祭之神。

环绕着祭坛周围,有九根合抱粗、数丈高的柱子。此柱是木制,竟已被祭炼成法器,亦是盐兆五百年前所立,上面雕绘着云气、飞龙、蟠枝、仙果、鸾鸟等图案。感其气息,竟像九株参天巨树,但枝桠缠绕化成了柱子,树上的飞龙、鸾鸟、枝叶、花果都成了柱身上的图案。

每根柱子的顶端,都戴着一个醒目的青铜面具,从远处望去,仿佛这些柱子亦是一具具奇异的身,长着奇异的脸庞。九副面具神各异,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带着微笑、有的双眼突出、有的双耳如翅、有的巨嘴占了半张脸、有的眉心飞出一道云霞……

在这种地方,宝玉也不好展开神识中法力去扰动什么,但隐约感觉这祭坛与九根巨柱仿佛是某种阵法。他正在纳闷间,元神中突然听见了长龄先生的声音——

“这座祭坛和九根巨柱是当年盐兆所建,就算在百年前的内之时,也无敢损毁。它是原立国的象征,也是每年举行国祭的场所,其阵法只在国君禅位的典礼上才会开启。这九根柱子名叫扶桑、又称建木。

它们当然不是真正的神树建木,而是盐兆根据传说所立。国宗室是太昊天帝的部族后,当年进原既是为了逃离战祸,也是为了在祖先的指引下寻找一片生息乐土,更是为了寻找太昊遗迹。

传说太昊天帝当年开辟帝乡神土,并于都广之野立建木为登天之梯,沿建木攀援而上、即可长生成仙。太昊遗迹飘渺难寻,盐兆在此地立祭坛模拟建木。告知后所谓都广之野,便在世立足的脚下。”

长龄先生坐在前面那辆车中,以神念对宝玉说话,他清楚宝玉见到这王宫前的祭坛以及九根木柱,心中定会有疑问,便将自己所知告诉了宝玉。

宝玉当然早就听过建木的传说,其实山神理清水为国理正之时,也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常从这片广场边走过。山神对宝玉讲述这传说时,也谈了自己的理解——所谓登天之建木,指的应就是八境九转七十二阶登天之径。

世间没有那样一张梯子能到达帝乡神土。但太昊天帝留下了菁华诀,能使像不死神药琅玕那样采炼天地间的生机。这既是一种修炼秘法,也是前往帝乡神土的指引。而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