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3/3)

一声“黎老板”,在平顶山本地是个有名的中间,常年做着化整为零的生意。

据说这个黎老板身世不明不白。他的母亲是四川山沟里走出来的一个漂亮的川妹子,野心勃勃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但是因为身上的车费不足,只够她到河南中央的一个小城,她就在本地落脚,凭借出众的形象,短短半年时间就在当地最大的百货公司站稳了脚跟,又因为跟百货公司的主任有染,不到二十岁就怀上了黎老板。

为了保住工作,她没有惊动主任,只是在常来购物的客户里挑了一个有点家世的,使了点手段,跟这结了婚,婚后不久黎老板出生了,黎老板降生的同时,黎老板的母亲因为难产而亡,黎父一个把黎老板抚养成,终生没有再娶。

黎父出身书香世家,父母都是当地高,所以尽管是单亲家庭,黎老板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受到了远远优于其他同龄的教育。

黎老板在成为黎老板之前,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油小生,白白净净说话从不大声,上大学之后黎老板突然像变了个,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之余还参与不少的社团活动,几年大学下来曾经白净的少年学会了散打和自由搏击,尽管还是那个一身书生气的少年,但是身型瘦弱之余变得笔挺有力。大学毕业回到当地,逐渐融三教九流,成为晁盖般的物。

当然,这些传言在黎老板成为黎老板之后戛然而止,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只在一些听过这些传言的耳朵里留下一丝缥缈的回响,但是这些耳朵也不敢追究这丝声音到底从哪来到哪去。

。。。

张村长摔了电话气冲冲的前往张明明家。

村委会距离张明明家里不过一公里,谨慎起见张村长没有叫张小七带着张明明来村委会,而是亲自去拜访,就这一公里的路上,张村长越想越觉得蹊跷。

他边走边在脑海里列出一个表格,表格里写着关于这件事蹊跷的地方:

1.别说是小孩,就算大也没几个完全了解收割机构造的,准确找到油箱,很难。

2.假设是碰巧找到油箱,油箱盖都有防盗功能,加了锁,小孩打不开。

3.平顶山距离毛村将近五十公里,油箱里塞满了麦秸,就算收割机出发前加满油也不可能跑到平顶山。

4.大名鼎鼎的黎老板之所以大名鼎鼎,最著名的就是以教父的形象融当地社会,即便是安徽的收割机老板找到他,以他的处事风格来说,肯定不会因为几个小孩犯的错,而劳烦到自己在市政府里的关系,更应该直接高调的出钱安抚收割机老板,而不是帮着一个安徽追究自己的责任。

5.所以黎老板只是在假借安徽收割机这件事,找一个小孩,他不知道这个小孩具体是谁,但是一定知道他就在毛村,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张明明。

张村长这么想着,已经到了张明明家门

。。。

有了刚才想通了的那五条蹊跷,张村长并没有顺着黎老板编的故事说下去,而是直截了当的问张明明最近有没有去过平顶山。

金妈跟明爸也被张村长的问话问蒙了,只是一再解释张明明一直都在家,确实没有去过平顶山。

在张明明家里问不出什么,张村长也没有把县里的那个电话转达出来,只是说平顶山那边出了贩子,让张小七两照顾好张明明,最近不要跑。

心事重重的张村长回到村委会,不断在脑海里尝试各种可能:一个成功的商,大名鼎鼎的黎老板,年轻企业家,出于什么目的会辗转多方,就为了找一个素未谋面,混世魔王一样的熊孩子。

世故的张村长也被这个问题困住,坐在沙发上很快脑袋就沉了下来,不过一会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张村长刚睡着,两个纽扣大小的彩色甲虫就从窗飞了进来,落在张村长斑白的两鬓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