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雨和风(1/2)
陕州今年先后进行过四次工降雨、一次
工降雪,老天爷赏脸又下了三回,加上灌溉站满负荷开工,总算没误了农时。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去年种下冬小麦已经是绿油油一片,追肥、补水,农场里六万多民工都是没
没夜的在忙,想来今年的夏收应该不成问题。
曹二宝听金姐说过,豫北那边又起了春旱,滑县一带尤其严重。去年秋以后只有一场小雨,连地皮都没湿透;年后倒是又下了场小雪,积雪拢共不过一个指节
。作为河南的第一产粮大县,兵荒马
加上天灾,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居然连糊
都不够,不少
家已经是靠树皮、
根度
,结果摊派下来的军粮却是分毫不见减少。催科强索,为了能
齐捐税、粮秣,卖房、卖地、卖牲
、卖妻儿,
家的穷
远不止一户两户。
枕边风吹的多了,曹二爷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刚出正月保安旅就差遣手去那一带的
市上收孩子,半大不大的闺
小子都是二十块钱一个,临了还发给他们爹娘一个刻过字的铜牌牌。等带着孩子离开安阳地界,善后的
才通过当地县府发出话去,等灾年过后,那牌子就是去陕州接回孩子的信物。
到了四月,洛阳治下的伊川、偃师、新安等县也露出大旱的苗,禾苗枯死、土地
裂,有经验的农
都知道,夏收已经无望。不少弟兄在家信中得知,有些街坊邻居家里已经断顿、见天的野菜树皮,还有的
家已经开始卖儿卖
。去年秋收,旅里给每个弟兄家里都分了上千斤玉米,加上地里的收成,足够四五
一年的嚼裹。当时还觉不出什么来,现在再回
看看,那真是救命的宝贝。
旅里特地做过代,让弟兄们已经给家里带钱带话,越是灾年越得屯粮食,钱不够、还可以预支半年的军饷,只是有一样,不许趁着灾年低价买地。
保安旅一军官都是种地的出身,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听说去年
本和朝鲜那地界都遭了旱灾,哪哪的鬼子都在筹粮食往国内运,想来今年从沦陷区过来的走私粮也会大幅减少,一场大饥荒恐怕再所难免。北岸的工程建设任务虽重,保安旅却没有像其他队伍那样摊丁派夫,都是弟兄们自己在动手。为的就是让周边的老百姓设法抗旱自救,为家里
挣一条活路。
豫北那边的孩子都在往陕州这里救,洛阳周边也不能放着不管。还是老规矩,暗中派去
市子,挑那些半大不大的孩子带回陕州进行抚养。
这两年曹二宝陆陆续续救回来的孩子已经超过七千,不仅仅是给饭吃就算完,还得教他们读书识字,杂七杂八的开销也是好大一笔钱。和别处的难童院有所不同,赵诚特意
代过,除去语文、算数、自然这些基础课外,还要开展军事课,
孩子还要学习救护。陕州也算是半个前线,天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和小
本开兵见仗,多学一点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保安旅现在家大业大,虽说陕州这一代几乎都是第三十六集团军的防区,可曹二宝、陕州保安第一旅的名却盖过了李甲豫司令。无他,钱多粮多尔!
前一阵子,卫立煌老总去重庆述职以后就没能回来,紧接着参谋总长何应钦就亲临一战区巡视部队。坊间传言,卫老总因为和延安方面走的太近,这事让蒋委员长非常恼火,结果被扣在了峨嵋山种桃树。
前线军如火,晋城至横岭关方向
军有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沁阳一线是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临汾那边的
军已经增加到两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混成旅团。
军又是增兵减灶又是四处散布谣言,并向黄河边上运送了大批渡河器材和重炮,扬言要南渡黄河、进攻洛阳,想借此混淆第一战区的视线。
很可惜,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出了岔子。运城和南昌接连被光复以后,不少铁杆汉
都出现了动摇。参与此次作战的伪军张岚峰汪伪政府的苏豫皖边区绥靖副司令兼和平救国第一军司令部有一名高级军官主动向重庆方面输诚,不仅提供了
军准备对运城至中条山方向大举进攻的消息,甚至还明确表示高平地区第15军武庭麟部和万荣地区17军高贵滋部是第一
的打击目标。
说到张岚峰,这在河南这地界的名比曹二宝大的多。他年轻时曾在
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因为参加抗
游行被学校开除,归国后曾担任(冯氏)西北军炮兵团团长、军官学校校长。中原大战,西北军遭重创,张岚峰不愿和蒋委员长打
道,带着媳
东渡
本到早稻田大学研究经济去了。
留学期间,张岚峰通过原陆军士官学校炮兵队队长松室孝良认识了军参谋本部的楠本实隆和著名的中国通影佐祯昭,算是正式认了新爹。
华北沦陷以后,本方面赏给张岚峰一个“豫东招抚使”的
衔。老张倒也没有辜负主子们的期望,在豫东一带大肆招募土匪和流民共计一万八千余
,号称“豫东剿共军“。大约是觉着这名字不够高大上,
本方面特意将“豫东剿共军”又更名为“和平救国军第一军”,还调拨来大批武器弹药和四十卡车,供张岚峰部增强战斗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