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下的准备(1/2)

第一次碰会,赵诚没能说服任何,但是他成功的在美国心里埋下一根刺:得提防英国佬。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今天使馆里管饭,牛排、面包、黄油、香肠、水果,品种算不上丰富,但味还行。赵诚吃的非常欢实,全然不顾林蔚正在朝自己翻白眼。他的理论非常简单,风度能当填饱肚子么?不能,那还要它嘛!

吃饱喝足以后,林蔚走了,他得回去向委员长汇报刚才的会议。赵诚也想走来着,可是史迪威没同意,说是要再开个小会。老认为刚才因为有林蔚在场,所以赵诚肯定有些话藏着掖着没讲,所以有必要再流一下。没有办法,只能留下来陪美国朋友再吹一会。

“你很悲观!”史迪威喝不想把气氛搞的过于严肃,所以让准备了些咖啡和雪茄,似乎有意想营造出一种朋友间闲谈的气氛来。

赵诚没有客气,平时吃穿用度都是家里在供应,不找补点回来实在说不过去,雪茄先点起来才是王道。嗯,感一般,比自己从梅西百货买的那些差着好几个档次。他理了理思绪才开说道:“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您刚到中国战区,说是敌不明应该不算过分。”

史迪威点点,他没有抽雪茄,而是给自己倒了杯咖啡。

眼见正住没有发飙的意思,赵诚又接着说道:“您对第5军和第6军的况了解的应该也十分有限,兵力配置、火力配属、指挥官格,甚至物资储备和官兵健康状况,这些在美国军队里本应该是一份评估报告就能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中国都得亲自去看一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况,第5军和第6军都是蒋委员长的绝对嫡系部队,吃空饷依旧是半公开的事,再加上各种各样原因逃离部队的家伙,花名册至少有一成的根本就不存在。除非亲自到场点验,而且是所有站在空地上,由您的参谋亲自去数,否则就算是委员长亲自打电话给那些师长、团长,一样没法知道部队的底细。我听说过一个笑话,驻扎在后方的第18军18师还没执行后战斗任务,但是除去病死的或是逃走的,花名册上的11000中现在连5000都没有,那可是中央军的嫡系,不是杂牌军,更不是像74军那样一直顶在最前的队伍。如果您打算给他们安排一个师的作战任务,就得做好当俘虏的心理准备。”

史迪威和他的副官多恩上校都在中国担任过大使馆的武官,对中国军队的种种内多少都有耳闻,他们在抗战初期还去前线做过观摩,但是听到一个主力师连一半都没有时,依旧被吓了一跳。

“还有什么更糟糕的况么?”史迪威备受打击之余,决定还是一次把说有问题都做个了解。

“第5军和第6军的具体况我也不太了解,但是有一点应该和其他部队差不多。因为补给匮乏,官兵们普遍营养不良,绝大多数都穿着鞋,各个连队卫生兵的药箱里练绷带和碘酊都没多少,更别说其他药品了。我建议,边境两侧最好能设立一些补给中心,比如畹町和腊戌,如果英国不同意给武器,至少得为官兵们准备好充足的胶底鞋、粮食和洗脸毛巾,如果有可能,能再提供一些钢盔和药品就再好不过了。”赵诚越说越觉得丢脸,自己活像是个要饭的乞丐,可国军就是那么个况,除去第200师的况要好一些,其他部队还真难说。

“部队的士气怎么样?”多恩忍不住问道。

“这个应该不用担心,绝大部分官兵至少都是参加过两三次大战役,死亡对他们而言几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有些从1927年起就一直在打仗,只要补给充足,他们会比英国兵靠的住。但是,有一点请记住,补给品最好亲自分发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上,经手的军官越多,被贪污的也就越多。”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诚索把部队那点烂事都兜了出来,至于面子,可拉倒吧!

史迪威和多恩都在基层连队过,有些事一点就透。赵诚说,他们记,有时还会停下来讨论一下,晚饭前好歹把补给方案的框架给弄了出来。

看到自己的上司一直愁眉不展,多恩上校忍不住安慰道:“或许况没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赵诚却不打算让史老继续做建功立业的白梦:“谁知道呢,守卫中条山的地方部队可是连咸菜都吃不上,还有一些部队是两三个合用一条步枪,一个步兵团的火力还赶不上军一个加强中队。明天,我建议明天就派去第5军和第6军那边摸底,至少要把部队缺什么给弄清楚。”

史迪威点点,只要牵涉到政治或者腐败,自己远远比敌难对付。他起身站在窗呆了好半天才下定决心,把手下的参谋分成三个小组,两个组分别去第5军和第6军做调查,一个组去缅甸打前站,顺道把物资的事搞定。

“十万双胶底鞋,对于即将加你麾下的官兵们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见面礼了。有些军官会失去大捞一笔的机会,但是他们如果够聪明,就应该能明白里的含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