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人物的谈判方式(1/2)

稍晚些的时候,赵诚和平九天在城里见了一面,不少况在电报里一句两句根本说不清楚,只能当面讲。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按照报组北上时收集到的况来看,前线的态势非常不妙。军正筹划大规模进攻,随处都可以见到缅独员在活动,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前那种半地下的活动方式,在农村和寺庙里几乎公开的在为迎接军北上做准备。

大战在即,沿途的英军却是像在梦游。有限的兵力正在往仁安羌油田区集结,只是在一些桥梁仓库安排了点守备力量。

兵力少倒不是最可怕的事,士气低落才要命。半道上车队路过一处英军仓库时,大家和守备队开过一个小玩笑,他们在打的车上挂了面本膏药旗,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面旗子,居然把几十个英国兵都吓跑了。那可是一座弹药仓库,里的步机枪足能装备一个团,还有成堆的弹药,估打上半个月都没有问题。可家英国大爷就这么跑了,连根火柴都舍不得往库房里扔。

车队越往北走才知道,不只是靠近仰光的地方才这么狼狈,同古那边也是一个德行。第200师已经抵达同古好几天了,戴安澜依旧没能摸清楚当地的况,原因很简单,驻守当地的英军根本没和他们认真进行接就跑了个净,仿佛来的是

点验物资,熟悉地形,构筑防御体系,戴安澜带着手下忙了个臭死。英国留下的辎重是不少,可部队几乎都用不上。比如仓库里有大批没开箱的枪炮弹药,不过都是英制径的,和部队装备苏制武器完全不对盘,后勤上只整理出一部分手雷和炸药来补充部队。粮食也有些,英军的储备标准是一个月,但驻军只有一个营500而已,而200师有一万一千多,老戴准备打仗的同时还得四处划拉粮食,这让弟兄们非常郁闷。万幸同古城里还住着不少华侨,他们帮着部队采购来大批大米和蔬菜,好歹让部队解决了吃饭问题。

报组没有躲在一旁看热闹,平九天让给200师送了十吨牛,虽然分到每个上不过两三听而已,但是好歹能让弟兄们碗里添点荤腥。

仰光缴获的那辆美制坦克也留给了200师,出于种种考虑,他们缅参战的坦克不过二十辆而已,而运到同古的只有三辆菲亚特。原因很简单,从腊戌出发时英国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车皮。

目前,200师的警戒哨在同古以南30多公里的皮尤河大桥,那是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再往南走,几乎都在缅独和的控制之下。不是戴安澜不想扩大警戒范围,就那么点手,实在是有心无力。

“200师的炮兵力量怎么样?”赵诚颇为担心。民国27年11月,军委会组建11军(即第5军的前身)时,师属炮兵团就改隶了属军政部,四个战车营被改编为军部直属装甲兵团,现在200师不过是个顶了机械化师名的步兵师,按说杜聿明把他们顶在最前时应该做了加强,可具体况连史迪威都不知道。

“戴长官和我过底,军部原本把炮兵团都送到同古来,可是因为车皮不足,随行的只有一个苏七六野炮连,装备的是四门m1902/30。另有工兵、骑兵各一个团。”平九天的况掌握的很详细:“真正能给他们提供支援的只有英军驻马格威尔机场的45架战斗机,其他,都够呛。”

“我们这边呢?能不能给他们搭把手?”赵诚有些不死心,200师是国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所谓主力,都是弟兄们用命堆出来的,折在缅甸实在太过可惜。

“无非就是送些粮食和药品过去,再有就是帮着他们把伤员及时后撤,其他的,我还真不知道。”平九天是搞报的出身,打仗不在行。

赵诚摸了摸下,半晌以后才打定主意:“我马上通知边防二旅那边送一批电控地雷过来,你辛苦一趟,连夜南送同古,把我们在同古方向的物资囤积点一并移给戴师长。同古那边的报组北撤曼德勒,收集况的同时给我顶住英国佬,但凡他们想往印度跑,炸桥路,都由你们自己决定,如果有可能的话,把英国尽量往北,迫使他们和远征军合兵一处。”

战局一三变,甚至一个钟内都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局面,所谓预案,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送走平九天,赵诚转身就回了司令部。重庆那边的电报已经到了,准备在腊戌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是卫立煌,杜聿明任副司令长官。不过老卫没能及时到任,据说是和延安那边有什么联系,这会正在接收组织的关心和护,所以老杜“不得不”代理司令官的职务。

史迪威是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又奉旨统领第五军和第六军,这会正在司令部里和老杜他们热乎着。

“5军的辎重部队已经过了惠通桥,66军的进展要慢一些,因为缺乏通工具,部队还在永平一代。”滇缅公路不好开,不是老司机根本不敢上这条路,杜聿明的司机不信邪,结果就出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