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宝现(2/2)

即便放眼全国,也只有这一面而已。

稀世奇珍。

顾不上说话,火热的目光落在法镜上面。

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洗礼,在加上空气氧化,眼前这面法镜的风化现象非常的明显。

但是,却又极为自然。

包浆浑厚,参差不齐,却丝毫不能影响它的珍贵。

因为,法镜的包浆本身就是这样。

众所周知,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极为先进的冶铁技术,而青铜材质,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唯一不受影响的,便是青铜镜了。

所以,在盛世大唐,那些工匠都花费心思放在铜镜上面,结合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和技术,并且又改革创新。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那个时期,铜镜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

而且,在拍卖会上,每个朝台的青铜镜的价格也是相去甚远。

比如说汉代的铜镜,差不多在几百万左右。

而唐朝,成交价在千万级以上。

这就是差距!

而,眼前这面天地法镜品相完美,有据可查。

简直是精品中的精品。

这要是放在拍卖会上,毫无疑问会涌起轩然大波,引得无数土豪老板趋之若鹜,最后的成交价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惊喜,总是连绵不断的。

不到一会的功夫,林世有的手下就从一个角落里,翻出了一个小包。

外表满是风化的痕迹,看上去已经弗兰德差不多看了。

随后,两件金器被小心的抖落出来。

黄浦军和严劲松见状更是激动的不能自持。

说起来,这两件金器都是出自郑少秋的手笔,一件是金疙瘩,另一件是金钩,上面镌刻着道教的符文。

因为正好是明代早期的物件,所以就用在这里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