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8 仁祖妖冶(1/2)

魏晋时,审美意趣最为强烈,对美好的事物往往抱有极大好感。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因而这一个时期对历史物的描述,容貌往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譬如《晋书。庾亮传》,开篇便是美姿容,容貌俊美,然后才是善谈论。南渡移鼎以来,庾亮能够带领整个家族快速崛起,终结琅琊王氏执政局面,除了本身帝戚之家外,其个的素质同样至关重要。俊美的容貌,优良的谈吐,厚的经义造诣,使其能在江左快速扬名,成为仅次于王导的名士。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看长相的年代。沈哲子虽然年龄所限还未长开,但相貌仪态已经不俗,加之远胜于同龄的谈吐,因而被纪瞻看重收为弟子,继而成为扬名吴中的开始。

若他本身长得就有碍观瞻,哪怕谈吐再如何清,纪瞻也未必就会动念收他为弟子,后一切言行所产生的效果则不免要打一个折扣。

在沈哲子身边便有一个明显的反面案例,桓温相貌虽然不算丑,但也远远归不到美姿容那一类,因为眼珠微微激凸,双眼炯炯有光,虽然限于年龄未养足气势,但被这么一双眼睛盯着,总让心里略感发毛。

否则,谯国桓氏虽然不列高门之中,但凭其父厮混半生挣得一个“江左八达”的名士衔,桓温多多少少都会受惠分享一点薄名,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籍籍无名。至于后世言道桓温襁褓中便被温峤赏识盛赞,继而以“温”为名,则就有些穿凿附会。

温峤扬名还要在渡江之后,中朝以前与桓氏素无际。而等到温峤名气大到称赞一个婴儿都会被津津乐道的时候,桓温都已经能出门买盐打酱油了,怎么还会等着用温峤之姓做自己的名字。

因为长得不够俊美,不能让眼前一亮,所以同龄在竹台上受瞻仰,桓温只能蹲在树杈上,这就是以貌取啊。

眼下在沈哲子视野中,那个缓缓登上松亭的花衣年轻便有几分让眼前一亮的美态。其拾阶而上,与周遭郁郁葱葱的园林景色融为一体,仿佛万绿丛中一点红,分外夺眼球。

这年轻仪态沉静,顶一个玄色小冠,花色招展、色彩绚丽的衣衫并未喧宾夺主,反而更衬托出年轻俊逸不凡的相貌,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难以言述的从容飘逸。当其行至松亭内室,一阵微风凑兴卷来,更将其衣袍撩起,仿佛陡然盛开一般。

这是一个谙装之道,同时又能恰如其分表达出来的

看着那年轻坐在了松亭内,沈哲子不禁微微颔首,觉得自己以后不能只专注于嘴炮,仪态也要留意起来,要时时刻刻保持一种自己乃是众瞩目焦点的觉悟,把这种风姿仪态融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举手投足都要保持一种赏心悦目韵味。

随着那花衣年轻登上松亭,周遭不乏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一时间就连围观竹台清谈的一些观众都转身望向松亭,偶或有感慨道:“如此玉,非是尘埃中该有的姿态啊!”

那年轻在松亭内坐了片刻,似是与松亭内伶笑语几句,而后一名伶便将手中琵琶递给了年轻。年轻站起来,背靠在松亭栏杆上,挥手轻轻一撩,便有泠泠仿佛清泉流水一般的乐声自其指端漾开来,于是便有更多被吸引了过来,驻足松亭之下翘首以望。

沈哲子也跃下了石槽,行至那松亭外。到了近前看清楚年轻相貌,才发现这年轻虽然也俊美,但较之庾条那位挚南二郎终究气质相异,没有南二郎那种矫揉姿态,更仿佛本身便有一忍不住驻足围观的韵致。

虽然被众围观,那年轻却恍如未见,只抱着琵琶从容而弹,那种旁若无的姿态更让不忍打扰。

沈哲子本身便没有欣赏音乐的雅致调,并不觉得年轻的技艺有多高超。他在松亭下略一转目四顾,便看到庾条并几名资友从远处疾行而来。

庾条脸上带着一丝狂热欣喜,似乎唯恐一转眼对方又不见了踪迹,甚至懒于回避行,直接让将围观者推搡开,径直行到了松亭之下,仰着两眼痴痴望向上方那个年轻

看到庾条那熠熠生辉的采,沈哲子顿感一阵恶寒,这家伙哪里是对南二郎旧仍炽,分明是对松亭中那年轻别恋。

看到这一幕,沈哲子原本还想学那年轻姿态卖弄技艺吸引眼球的心顿时冷却下来,想想假使有一天自己被一个躲在暗处的龌龊男任意歪歪,那也是颇让不寒而栗的。

年轻一曲终了,松亭下便发出一阵连绵不绝的喝彩声,甚至有还高声要求这年轻再弹一曲。听到这些需求呼声,年轻倒也并不故作高冷,便又接回了琵琶再弹一曲,只是这一曲要比上一曲短一些,乐调也明快了一些。

等到再一曲完结,那年轻却不再理会旁呼声,将琵琶还回去,自己则准备由另一侧行下松亭。

沈哲子听到身旁许多发出颇为失望的叹息声,再转才发现桓温已经不知何时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