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吴人悲切(2/2)
前方,里面装着的是简略版的数据资料,由沈家仆从一一分发下去供众
传阅。
这时候,沈哲子才走到第一块木板前,说道:“此为太安三年,
贼石冰攻
扬州,祸
三吴之旧事。当年吴中各家为扫灭叛军,各举义兵,与事者七十三家,我家幸居其中。吴
守土护乡,死战壮烈,魂魄永馨!”
说着,沈哲子面北
施一礼,以示礼敬那些守土而亡的吴中烈士。此事虽然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但在座者不乏亲历其事,很快便被沈哲子勾起回忆,复又想起那段浴血奋战,壮烈守土的岁月。
接着,沈哲子转过身来,脸色已经恢复平静,指着那板牍说道:“此为当年我家当年所用部曲门生,被甲七百余,执戈两千,战损千余,米粮所耗五千余斛。当年田亩歉收一万六千斛,次年欠八千斛。
命折粮,物损折粮,合共十二万五千三百斛。”
众
听到这话,禁不住倒抽一
凉气。吴中虽然富足,但也绝无可能家家都有沈家这样庞大产业。单单一次动
的损耗,便超过场中近半数
之家产!
“永兴二年,陈敏为祸……”
沈哲子并不理众
的惊诧,从石冰之
开始历数江东的大小动
,并且以自家与其他吴中
家在动
中的损失为样板,为众
描述吴
在这历次动
中所遭受的损失。当然在言到最近一次的王敦之
,因为他家自己作死,数据并不具备参考
,但因为资料详实,倒也不乏参照。
随着沈哲子的讲述,厅堂中气氛已经渐渐压抑起来。以往他们也知战
难免会有损失,但当这些数据真真正正摆在眼前时,才知损失有多惊
。哪怕是家有田亩百顷,荫户十数的小产之家,只要历经动
至今还没有在战
中死绝,付出的代价都是五万斛粮往上!
当所有数据讲完,沈哲子
吸一
气,继而沉声说道:“世居此乡,父老安居之所,家庙矗立之地,守土有责,义不容辞!但是诸位,触目惊心啊!我等吴士,还有多少义血可流!”
沈哲子这呼喝声回
在宏大会场中,此举亦直接叩问个
本心。是啊,前
举义,今
举义,明
又举义!这天下何时能安宁,江东何时能无事?早先有
尚因这几年在商盟中得利甚丰而沾沾自喜,但是看到过往其家在这些
事中付出的代价,俱有触目惊心之感,心
再无一丝畅快。
尤其一想到来
或还要兴起义军去平灭建康兵灾,少不了又是连场战事,
力物力的损耗,不忍
思。正如沈哲子所言,吴
还有多少义血可流?
“吴地多动
,每
义军起!为何我们吴
,不能有自己的军州?不能有自己的子弟兵?”
当所有数据讲解完毕,沈哲子的结论也呼之欲出。之所以每逢动
,吴
都要大举义兵,那是因为中朝以来,朝廷便对吴
多加打压。
三吴之地唯一勉强可称方镇的会稽,军户不足两千,沈充督浙东军事,能够执掌的郡兵不足万
,而且还是时下最劣的军备,甚至不如流民!因为郡兵在兵役之外,尚承担着沉重的劳役赋税。所以一旦有战事,各家必然要兴起义兵才能保证吴中无事。
“今次历阳之患,与我吴
无尤!今
有言在此,吴地多慷慨,肺腑存大义,钱粮可舍,义兵片甲不起!”
言及于此,沈哲子已经划出了底线,既然朝廷不许吴中有军州,那么该输送的钱粮还是要输送,但是绝对不起义兵,除非朝廷准许吴中建立军州,以正规军的名义征发。
“诸位可有否我?”
讲到这里,沈哲子行下讲席,平复一下心
,继而对众
环施一礼。
他话音落下后,堂中良久无
开
,只听得到糅杂在一起似有韵律的沉重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
慢慢站起,对众
说道:“家中本有七子,石逆死二,陈逆亡三,至于如今,剩我一
。血仍激昂,今次之患,愿毁家而捐国难,若有托义沽名举兵害我乡
者,与你偕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