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1 天中大邑(2/2)
开
询问道:“我观此境,片刻往来都逾万众,纵有督士执法,又如何纠察罪徒?又如何审辨乃是初犯?”
吏员听到这话后,便又微笑着解释道:“境中出
,都有定途。几位此前过关时不知可有关条?关条又分坐关、行关,
津之后,则以关条而换引条,引条则分商引、民引……”
一番解释之后,谢艾才渐渐明白过来所谓的条引是什么,关条能追查
的来历,引条则追踪
在汝南的活动。
在此境凡有
于邸舍、客栈、食肆之类,都要出示引条印戳,各行各业用戳都不相同,有无在
易中违禁,根本不需在闹市中追查,等到离境的时候上缴引条,通过印戳颜色就可以审辨出来,届时才会问责。
至于是否初次违禁,也并不是说的历次往来,而是只追究单次。如此一来,便要求
熟记都督府行令,否则等到离境的时候,身违数禁还不自知。
“当然,诸位也无须担心治中商户会有诬告劣举。凡具行戳之权的商户,因其戳令高低,必纳市准钱。凡有查实行诬,则必严惩不贷。同时民户也可向市监检举,若有商户以行戳权而要挟夺利,查实之后即没罚钱对偿。”
听到这里后,谢艾便更加明白淮南都督府的行令手段,这是将执法权下放给商、民,而都督府则居上仲裁。虽然当中肯定有漏
积弊,但相对于都督府直接
手管理还是要更加简便快捷。而且市易行令仅仅只有十六条,并非繁律苛令,如此通行起来,商民互有制约,也都各有自保手段,对于市道维持自然大收效用。
等到吏员下船,凉州这些使者们才又议论起来,言中颇多称,只觉得淮南较之他们所经过诸多地域都有不同。旁处目作珍品的上等纸张,在这里只是寻常之物。还有那书令的印刷术,也是凉州
众见所未见。另有那商民互制的执法手段,以及严密的条引规矩,都让
惊叹无比。不要说边远河西,哪怕是上溯中朝,只怕都无如此严明律令。
“说到底,还是因于地便雄军,淮南之法或可行之于此,但若河西效法,只怕官民俱都大弊难行。”
讨论良久之后,凉州士
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淮南敢在此处如此行令,一则是悬瓠“天中大邑”之名海内俱知,吸引南北
众逐行于此,二则有淮南强军陈此震慑,使
不敢
法。若换了一个地方施行,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犬,未有见利,反要遭殃。
刚刚抵达码
已经让
有大开眼界之感,于是在商议一番之后,一众
决定暂且先不表露身份,要在悬瓠多多游览几
再过淮去淮南都督府拜望。
可是下船之后,他们又遭遇一个困境,那就是无钱可用。这说起来就有点无奈了,凉州虽然并非什么富庶远乡,但因为较之中原等地要和平得多,兼之他们此行不独有牧府公帑开支,而且本身也都是大族出身,行囊自然不会羞涩。但问题是,他们所携带钱货在悬瓠根本不能通用。
作为这一行的小字辈,谢艾自然要负责解决困难,翻看书令片刻后又寻淮南吏员打听半天,然后才在码
附近市监署兑换到一些此地通行的钱币。
“这就是淮南所用梁公钱?如此良钱,今
居然还能复见!”
众
接过谢艾兑换来的钱币之后,放在手中把玩片刻,俱都啧啧称。这钱币澄黄厚实,铸造工艺颇为
美,更难得是分量十足,较之汉五铢都不遑多让。
“那沈维周竟然如此大胆,居然敢以此等良钱通行于市。或可得于一时之便,勾引四方商贾逐来货易,但久则钱流于外,必会民困乏用,祸不远矣!”
那索宁捻着手中钱币,皱眉沉吟道。他绝不相信江东是什么富铜之乡,如此良币大行,若有周遭敌
输货换钱,将这些钱币卷回自己治土,而后烧熔再铸,便可大大得利!而淮南则会因为钱币大量外流而无足贸易,久则必会积弊横生!甚至于就连索宁自己都动念归境之后劝说主上与淮南通商,毕竟河西也是缺钱之地。
“此钱只在汝南通用,敢于贩外者,凡过千钱,便受枭首之刑!”
谢艾叹息一声说道,片刻后又补充一句:“不过倒也不是完全禁外,凡输铜铁、牛马之物
易者,都可择钱
易,这些钱才可流出境中。”
众
听到这话后,有的不甚理解,但凡稍有理解,俱都能感受到淮南勃勃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