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3 馨士馆(2/2)

辩论,虽然观点或偏或正,或轻或重,但多多少少都有可取之处,织起来便组成一个庞大的辩论系统,让有漫行于珠玉之林的感慨,听到一些彩的观点后恨不能用笔抄录下来仔细咂摸回味。

事实上堂内也不乏这么做,用简陋的手板频频悬臂抄写,同时耳朵还在捕捉着各种声,唯恐错过某一个彩之论。

身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谢艾也是受触动。他本身在凉州并非望宗子弟,因为张氏主上兴于文教才有幸得选为崇文学子,谢艾本聪颖,也颇为珍视这个机会,学业在学中名列前茅。但是凉地学风终究略有单薄,虽然永嘉之世有大量中州士,但多持法古之学,少有因于时势而变通的义理,这让谢艾感觉并非是什么经世之学,心内常怀困惑。

此时辩堂中的诸多议论,或是稍欠于古论,但却思诸多。其中偶有一些长久困惑着谢艾久思无得的问题,就被以寻常语气随解,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实在是让他倍感喜悦,不知不觉便沉湎当中。

很快天色便晚了,辩堂中的辩论也渐近尾声,馨士馆学风虽然开明,但是规矩也严谨,并不许通宵达旦的辩论,类似辩堂等公共场所,一旦到了亥时便要熄灯。

其他都已经习惯这规矩,到了时间后便渐渐散场。然而谢艾却还是意犹未尽,脑海中正被启发出许多新之想,正想趁着思路活跃用纸笔抄录下来,可是他本身并无携带,辩堂中所提供的眼下也有多再用。诸多心得若是淡忘未免可惜,于是他便厚颜站在一身后,排队等待,中还在念念有词。

旁侧有伏案疾书,听到他低颂声后,便笑语道:“阁下所言似非中州之声,莫非乃是新至?若是行囊丰厚的话,倒也不必在此手录。馆内自有书阁,多录”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