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慕容南行(2/3)
时
重于仪表,倒也并不全以胡态为卑劣,譬如肃祖便有几分碧眸黄须,但仍被时流推举为
主雄顾姿态。这个慕容恪看起来便是胡中英类,在接下来一起乘船前往寿春途中,温放之也发现如封弈那些随员们,对慕容恪的尊敬也都不是作伪。
可见这个慕容恪或者说其父慕容皝,的确应该是俱有让
景从咸附的气质。像封弈这样的
,虽然在淮南
看来有几分甘于从贼的下流,但也不得不说仪态、谈吐甚至是才能都有可观。而能让这样的
物甘心为用、殷勤奔走,却不仅仅只是强权压迫能够做到的。
所以接下来的行途中,温放之也是打起
来应对,不敢再敷衍。毕竟他身系其父温峤并整个都督府的尊严,若是表现的过分荒唐,便是自辱于
。
辽地等
对温放之也都不敢怠慢,一者自然是因为其出身,二者自然也是今次前来的使命就是要低
求援,不敢要强。
自清
到寿春,这一段淮河水程并两岸风光自是繁华异常,尤其两镇首长都达成共识,下面自然更加
了
流。
淮水两岸阡陌
错,初夏新耕,禾
滚滚延伸至目不可及,耕牛漫行于郊野,农
俯仰于田垄,画面之和美令
往不已。
而河道上则更是忙碌异常,大大小小舟船往来不断,千石之容量都只是寻常,往来船工们号声与水流声
织成为一曲嘈杂而又令
振奋躁动的乐章,站在船上望乎左右,更是大生目不暇接之感。
辽地今次所选派使者以晋
为主,如渤海封氏、北平阳氏之类,都是例显于中朝又因北方战
而不得已投奔辽地。
辽地慕容氏如慕容廆、慕容皝,的确都不乏英主姿态,父子相继经营偏隅之地,也是成果卓然,如今慕容氏势力范围所在的棘城并昌黎等地,更可以说是辽地第一等繁荣所在,而这也是慕容氏能够受到北地晋
拥戴追随的原因之一。
但世事真的是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这些
游行于如此天中乐土所在,才知
世繁华竟可达于此境,与之相比,他们所以为的辽地繁荣简直就与蛮荒之土无异。
尤其一些永嘉之后便一直羁留辽地、没有返回中土的
,一路行来胜览繁华,
中已是忍不住嗟叹连连,更有
甚至垂泪叹息:“何以苍天独薄永嘉亡魂!若是当年晋世得此大治境地,怎么会有胡
凶横、戕害华夏之惨剧……”
听到如此悲怆之声,那些船上
众们心内也都各自泛起复杂辛酸的滋味,往年灾祸北方糜烂,士庶俱都
受戕害,已经不仅仅只是发轫于永嘉之际,这当中绝大多数
心内都
藏着不忍触及的创伤往事。
有的或是已经渐渐淡忘,但在看到淮南如此繁华盛景,脑海中那些已经变得模糊的记忆画面再次变得清晰起来,更与眼前所睹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更觉剜割一般心痛,眼眸
湿,泣不成声。
听到这些流落辽地的晋
悲怆感慨,温放之一时也是
有所感,同样也叹息道:“诸夏传承,追及三代,天地无有如此惊变。鼎食者不能定序,强梁者豺行害世,耕织者绝于安生,这实在是锥心裂胆之痛。
幸在天
无有相弃,义士衔恨壮行,王命所用,晋祚复兴,更有大都督广御豪迈,志士驰行中国,凡
我礼纪、虐我生民之贼众,必以死报之!”
听到温放之这一番话,更有一些
已经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华夷之辨,古即有之,大凡晋祚之下有一二壮阔贤臣英迈,能庇护他们稍作安生,他们何至于仓皇外逃,托命于蛮夷之众!
听到众
这悲戚声,温放之不免更生感慨,叹息道:“大都督向来有言,诸夏累世千代积传,血气自有相通,绝不因南北远近而断绝。虽天涯之遥远,必有雄声以壮势。辽地多有生民万众迫于贼
自投荒郊,幸在边中尚有壮义
士感怀晋德、仰承王义而庇护晋众客养于边。有此义行,王命自有相报,岂容胡丑石逆肆意凌辱,因是不惧波涛之远,也要访慰嘉勉。”
听到温放之这么说,感怀者自然更加感怀,但也有一部分
则皱起了眉
,实在温放之这番话太着痕迹,言中虽然对慕容氏不乏褒许,但那种居高垂望姿态毕露无遗。
要知道慕容氏也是早年晋廷亲封的辽东公,幽平东夷大都督,政治地位甚至还要高出这位淮南的沈大都督。如今虽然兄弟阋墙,内
不已又有外患临
。但温放之言中已经将他们摆在胡众义从的位置,这实在让
不能接受。
尤其对于封弈而言,他是
知慕容皝眼下不能得到晋廷承认袭领父亲慕容廆的官爵名位,政治上始终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其背后少不了这位沈大都督的阻挠,甚至淮南还直接资助慕容家的逆子慕容仁。
政治上没有一个名正言顺,内患上相持不下,晋廷如此没有仁义,才迫得慕容皝不得不投向石虎谋求一个燕王封号。原本已经有了一个联合的契机,结果淮南这里突然从河北撤出,这才给了石虎机会反攻向慕容氏,直接将他们推
生死存亡的边缘。
就是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且落井下石之辈,居然有脸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