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 徐镇大定(1/2)

乃是徐州目前镇治所在,这一点又不同于淮南自立镇伊始便一直稳定镇治于寿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之所以镇治经常改变,倒不是说郗鉴静极思动、喜新厌旧,而是由于军队体制不同所决定的。像是如今的淮南,尽管兵锋已经陈于河北并直抵关中门户,就算沈哲子身在大后方的寿春,也能保证对军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而郗鉴则没有这样的强势,此前被羯胡穷攻,兵力压缩于淮下,所以广陵这个镇治还算合宜。后来兵势阔进,无论是早前的盱眙还是目下的淮,郗鉴的镇治都要跟随兵锋所指而动。如果不这么做,他对军队的控制权便会大幅度的衰弱下来。

当然依照徐州目下的形势,淮这个镇治也已经不再合适,更好的选择是彭城。但从去年中原大战开始,郗鉴便逐渐的退居二线,后来徐州主力更是脆直接给沈哲子统率,他也就不必再为了保持对军队的影响力而继续移镇了。

沈哲子并非第一次来到淮,此前便有数次私访与郗鉴私下碰面沟通,但真正摆开阵势公开出现还是第一次,而且心境也已经不同,因为这一次他是作为继任者而非客到访。

一行抵达刺史府时,天上已经下起了冷的冰雨。郗鉴终究年迈,此前又受风寒,因此回到府中后便难免力不济,安排子侄并属官们为淮南一行摆宴洗尘,自己则内小憩片刻。

虽然眼下还未正式完成接,但徐州一众属官们在沈哲子面前也是不敢怠慢。尤其亲眼见证此前一场风波始末,更加感受到梁公对徐州势在必得的决心,所以这会儿也都是各有忐忑,十足恭顺的将沈哲子安排在了主位。

沈哲子也并不见外,落座之后便询问此前军械失窃一事处理结果,不旋踵数名涉事官吏便被押到堂上来,其中属于徐州的官员早已经被革职罪,至于淮南派驻的员则只是监押起来,大概徐州这些属官们也想由此来试探沈哲子的态度问题。

但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这件事明明白白已是如此,沈哲子也只是秉承就事论事的态度,直接在堂上审断论罪,该是什么惩罚即刻执行,并没有徇私包庇的意思。

眼见这一幕,徐州一众属官们最后一点侥幸心理也都然无存,明白到这位沈大都督主徐州之后,早年郗公在位时那种宽松的氛围是一去不返了。与其再作没有意义的追缅,他们最该做的应该是谨小慎微,尽量不要给这位新的使君以借题发挥的借

席上两镇官员寒暄中各自做着自我介绍,而沈哲子也认真打量席上每一个,做出记的姿态,虽然他明知道不久之后这些徐州属官将会有相当一批不会再出现在他的面前,最起码不会再以这种身份出现。

徐州属官们成分很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是此境乡宗族,也有郗鉴以太尉府名义在江东所征辟的士庶才,自然也难免北方所投降来的

无论这些出身如何,沈哲子都不太在意,他已经过了必须要广邀群助的阶段,也就不太在意属官们各自出身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而更看重每一个的才能。所以未来肯定要针对这些进行一次考评筛选,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清扫出门。

就算还要顾念郗鉴的面子,顶多也只会留下几个有着特殊意义的选,至于其他的,则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进未来江北新体系秩序当中来。

宴席气氛尚算融洽,众也都刻意不去提及一些敏感话题,因此结束时也可谓是宾主尽欢,只是这宾主的身份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逆转。

到了第二天,便开始了正式的接。这接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仪式那么简单,虽然郗鉴的都督权已经被削弱许多,仅仅只剩下了青、徐两州,但却覆及丁、田亩、甲士、仓储等诸多方面,如果诸事都要厘定清楚才正式割的话,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都做不到。

这也是沈哲子早在去年便派淮南官吏前往徐州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徐州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他已经了解了一个大概,甚至就连一些郗鉴都不清楚的模糊地带都有了一个概念的认知。

所以眼下的接,倒也不需要事无巨细的极尽繁琐,唯一有些困难的就在于籍民数字。眼下徐州刺史府下籍民数字,仍在急剧增长,之所以会如此,其实也与沈哲子有着极大关系。

此前他在宣告军械失窃的同时,也号称只要他镇主持,凡淮下在籍之民都可止戈耕养,换言之是以淮水为界,直接免除了徐州治下籍民的兵役。

对于野心家而言,身处世自然刀兵在握才能睡得踏实,但对寻常小民而言,能够免于兵灾的牵连、安心耕织活命才是此生最大的梦想。

所以在沈哲子做出这种保证的况下,最近这段时间里,许多民众尤其是淮水附近郡县生民俱都蜂拥前往各地官府争抢籍,甚至出现许多流民帅军麾下荫户整部出逃的现象,因为一旦籍,便意味着他们可以免于沉重且危险的兵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