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乡情凛然(1/2)

战事结束的这么迅速,不独令设伏在郡境外围的郭敬所部大感猝不及防,就连就连随军观战的一些时流尤其是薛涛等河东乡党们,一时间也全都傻了眼。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甚至不能言之为战事,完全就是一边倒的欺负。原本这些随军观战者在看到王师优越的装备配给后,心内凛然的同时,也是隐隐有些抵触。

如此锐强军不用于扫胡虏,却用在欺凌弘农乡众身上,这难免令那些河东乡徒们有一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悲愤感。

在这些河东乡豪们看来,凭心而论,弘农杨氏如此广结乡势或许是稍有出格,但又何尝不是之常

河东与弘农其实境遇类似,他们这些乡徒能够存活至今,靠的可不是什么王道威望的庇护,全凭乡众们自己的辛苦维持,以命搏命。而这样的乡乡势,便决定了他们这些乡豪们所看重的只有确凿可见的利好,而不是那狗不通的所谓王命大义。

这个世道就是弱强食,诚然王师势大,但也不能仗势欺到连稍作抗拒都不允许他们做。若王师仅仅只是过境强梁那也就罢了,他们也可以稍作低让步,但既然是以播洒王治为名,总要对他们的乡稍作关照。若仍是一味的凌辱鱼,与那些戕害乡土的胡虏又有何异!

正因存有这种心理,所以这些被迫随军观战的河东乡党们对弘农杨氏将要遭遇的命运也是颇有同,以至于对全无立场原则的薛涛都颇怀怨望。

甚至不乏讥笑当面,言是薛涛其烈气半生,晚节有亏,迫于强势阿事行台,售卖乡资乡望、结果只得一临时职任的参谋祭酒,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是凡事或有道理,但若突一个临界点之后,道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弘农虽然久为胡统,但去年年初霸住此境的石生便北逃,也给乡境留下了一年多、将近两年的空白期,杨氏这座坞壁又是乡势所系,因此修筑的也是极为阔坚固,较之河东薛氏经营数十年之久的汾坞壁也不过一线之差。

这种规模的坞壁已经不逊于一座坚城要塞,哪怕是有着全套的攻城器械,想要攻占下来也绝非容易的事。薛氏汾坞壁能够占据汾要塞多年而屹立不倒,便足以说明问题。虽然王师各种攻城器械良远非两赵胡众可比,但想要攻下华坞壁肯定也要费上一番手脚。

然而那响彻这一番天地之间的轰鸣声不只在极短时间内便轰开了坞壁,更将这些河东乡豪们的旧观念敲打碎!

原来他们往年所恃之自保的坞壁竟然如此脆弱,就连华这种档次的坞壁都不能支持一的攻击,可以想象若王师将这种强攻手段施用在他们乡境之中,他们又会面对怎样的下场。

凡事眼见为实,王师的强大他们早有听闻,虽然也自认不敌,但也并不觉得对方强出天际。若真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他们也不是吃素的。

七尺大汉捶打黄小儿,胜之不武,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王师若仅仅只是以常规手段攻下华坞壁,即便胜果再怎么辉煌,也难以令心服。

可是行途中,不经意间踩死一只蝼蚁,那蝼蚁又该向谁去哭诉世道不公?只能怪自己不知凶险,何苦要往足底去爬行!

王师各路军卒业已冲坞壁中开始追杀一些顽抗之众,搜捕杨氏族,而那些河东乡豪们则一个个聚集在沈大将军的中军大帐之外,紧张得足底冷汗直涌。

薛涛原本颇受乡众非议,可是当战果呈现在眼前后,乡众们对待他的态度又有不同,有的还要上前致歉几句,言是自己浅见陋识,不知王师战力竟然如此凶猛。

有的脆连道歉都说不出,只是催促薛涛赶紧见沈大将军,代表河东乡众再告他们心仰王治久,渴盼归于行台统治的热切心肠。

眼见乡众们如此反应,薛涛心内也是苦笑连连。他此前虽然也曾参与过西征计划的制定,但像大将军炮这样的军务绝密,却是难以得知。

坞壁轰然倒塌那场景映眼帘,也烙印在薛涛的心里。迎接弘农杨氏将会是怎样的命运,他已经不敢思,眼下最的一点感受就是此前沈大将军对他多有礼待,那真是没有什么利害的纠缠,是一种难得的垂青赏识。

王师拥有如此超出常规的强械,他所引以为傲的汾坞壁在如此攻势之下,大概跟纸糊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他眼下唯一庆幸一点就是此前洛阳见沈大将军时态度尚算得体,没有自命不凡的强求什么名爵待遇,否则大概弘农杨氏就是他家不久之后的下场。

乡众们虽然鼓噪连连,催促薛涛拜沈大将军再表忠心,但薛涛自己却心知他在沈大将军座下也实在达不到那种不告而、熟不拘礼的程度。

虽然战事进行迅猛,但也还有诸多收尾事宜,沈大将军眼下想必也无闲暇来接待他。所以他也不敢贸然求见,只是耐心安抚乡众们稍安勿躁,沈大将军绝非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