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要咬就咬最大的】(2/4)

也不曾收过这笔银子。

再换而言之,为了救熊廷弼,汪文言就信编几句谎话,这不是什么大罪吧?

在这种背景下,汪文言一咬定,自己从未见过这四万两白银,自己当初对魏忠贤许诺要送的这四万两白银,他自己也是被熊廷弼忽悠了,或是自己为了救熊廷弼,就去忽悠了一下魏忠贤。

总而言之,忽悠不是什么大罪吧?

当魏忠贤让汪言咬东林大佬时,汪文言自然不会咬因为汪文言即便不算铁杆东林党,也已经上了东林党的船。

再加上,汪文言如果招供自己拿着四万两白银,替四处行贿,这种事只要端到桌面上,也是死罪。

如果自己一咬定,当年只是空白牙,拿着四万两白银忽悠过魏忠贤,这从哪个角度也不可能是死罪。

最后,按汪文言的供词,因为他想把这笔银子送给魏忠贤,但是因为魏忠贤清正廉明、拒腐蚀永不沾,所以他就把这笔银子送给了东林党的几个大佬。

因为东林大佬,无法象魏忠贤那样拒腐蚀永不沾,所以收了那笔钱后,就积极替熊廷弼运作,最后让熊廷弼逃过了一死。

这份证词的可信度高吗?显然是不高的。因为,汪文言被审死了;这种背景下的证词,自然是可靠非常低了。

但是不论怎么说,这件事有三点是可以确定的。

汪文言曾拿着四万两白银运作熊廷弼;因为似乎没有曾否定过个事实。

加上现在韦宝已经明确的从熊家兄妹中得到了印证。

魏忠贤并没有收过这种银子,因为们都说,就是因为魏忠贤没有见到这笔银子,所以才想往死整熊廷弼。

熊廷弼没有死,因为熊廷弼天启二年初被抓进监狱,直到天启五年还没有死。

这一系列联系起来,显然可以证明一件事,肯定有收了那四万两白银,否则,熊廷弼没有理由死刑变成死缓。

现在的问题是,这笔银子到底是谁收了?

当然了,如果前面推论能成立,分析谁曾收了熊廷弼的银子,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了。

甚至魏忠贤都不用告诉朱由校答案,朱由校自己也能判断出来。

一切是显然的,当年谁在关键时候,积极为熊廷弼辩解,就是谁收了熊廷弼的银子。

可是又有谁有机会到皇帝面前去为熊廷弼辩解呢?

这是得罪魏忠贤的事,魏忠贤和客肯定不允许这种况发生。

汪文言的供词,是建立在汪文言活活被审死的基础上。

所以,相关的证词非常缺乏可信度。

但是,如果那几个东林大佬,在关键时候,真的为熊廷弼辩解过,这份证词就存在一定的可信度了。

所以,魏忠贤敢往死审汪文言,因为汪文言的证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证词背后的事实。

在关键时候,东林大佬替熊廷弼辩解,让熊廷弼躲过了死罪。

汪文言曾拿着四万两白银替熊廷弼运作。

这两件联系在一起,似乎可以证明东林大佬收过熊廷弼的银子。

当然,这份证词,并不足以断定那几个东林大佬有罪。

但先把这几个东林大佬当嫌犯抓起来,却是足够了。

魏忠贤从熊廷弼手打击东林党,是因为当年汪文言曾替熊廷弼拿着四万两白银游说,而且还曾到魏忠贤家游说过。

基于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汪文言的这种运作,其实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在这种背景下,用这种罪名整汪文言,汪文言是无从抵赖的。

关键是魏忠贤并没有收这笔银子,你说这笔银子,谁收了?如果说这笔银子,是东林大佬收了,你说东林大佬还能往哪里跑?

所以,魏忠贤整熊廷弼,只能怪熊廷弼命不好。

所谓熊廷弼是东林党,都是魏忠贤想整他,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熊廷弼是标准的齐楚浙党。

“廷弼为御史时,与国缙、宗文同在言路,意气相得,并以排东林、攻道学为事。”《明史、熊廷弼传》

所谓魏忠贤没有拿到那四万两白银,所以就一心就往死整熊廷弼,更是缺乏可信度。

如果因为那四万两白银,魏忠贤为什么要苦等三年之久呢?

所以,更符合真相的解释就是,魏忠贤与东林党陷你死我活的争斗之后,发现从熊廷弼手,是一个打击东林党的绝好机会,所以就又把这个案子翻了出来。

并且,魏忠贤一直将熊廷弼当成手里的一张大牌,要在关键时候打出去。

不管是历史的发展必然,还是韦宝的推波助澜,现在都察院和大理寺被魏忠贤一手把持,魏忠贤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是对杨涟等铁杆东林党言官动手的时候了。

于是,天启二年躲过一死的熊廷弼,突然因为党争的原因,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