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3 抓漕运总督李思启】(2/4)

。我要动的是冯铨的铁杆盟友!李思启,现在的漕运总督李思启!李思启是冯铨的定亲亲家。李思启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86名同进士出身。为官十多年了,和钱谦益那一批是同科进士。他们那一科的进士,现在都是朝廷的主要大臣。”

“漕运总督是正二品大员啊!级别并不比冯铨低。”吴雪霞吃惊道。

“没办法,要让皇帝看见我的能力,必须对这种动手!至于如何让皇帝对我放下戒心,到时候再说吧。”韦宝道:“我已经让林文彪他们搜集了不少李思启的报,对这种动手不难。这种满身都是罪证,关键是不能打惊蛇,还有事后保他的多不多。”

一早,韦宝早早起床,到了都察院,询问冯铨搞文字清查的进展。

因为京城内城是归冯铨负责的,由冯铨带着内阁的书办,在锦衣卫的配合下办理。

京师外城则给都察院,整个京师周边也同样。

这都是当初约定好的,若是在京师做的顺利,将推广到整个北直隶。

“冯铨根本没有动静,估计他就没打算作这事。”郭文亮向韦宝汇报道。

“不应该啊,这应该是阉党借机会打击东林的好机会啊。”韦宝皱了皱眉

“估计是他做不了主,他背后的没同意。”郭文亮轻声道。

韦宝点,“不错,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正好!我给他们打个样。”

“打个样?”郭文亮忍不住笑了一下,虽然第一次听见这个词,但是很好理解。

“点都察院一百差役,全部穿便服,差役服藏于包中,今天有任务,等执行任务的时候,再换上差役服。”韦宝道。

郭文亮道:“是,大,我马上安排,要对谁动手?”

“等会你就知道了。”韦宝冷笑一声。

怕魏忠贤归怕魏忠贤,但是韦宝觉得他现在的况已经不同了,毕竟刚刚受到皇帝赏识,魏忠贤不敢随便动自己,而且凭着自己现在已经建立的报网络,如果魏忠贤想对自己动武,他不可能得不到一点风声,不管是在宫里,还是在宫外,他现在的报体系已经不输给锦衣卫和东厂了。

最关键是,韦宝觉得魏忠贤没有那么狠辣,通过这段时间对于大明朝这些的了解,韦宝觉得他们做事还是有秩序,有一定法度的,凡事喜欢弄个自欺欺的罪名。

从准备,到执行,一般都要一定时间,像是老家打太极拳一样,很少有搞闪电袭击,一下子动手的时候。

韦宝上午若无其事的在都察院衙门办公,中午一散衙,便悄然带着林文彪和郭文亮,以及一百都察院的差役,分几批悄悄的出了京城,直接赶赴通州马驹桥镇。

马驹桥是经历了由地名到桥名、又由桥名到地名漫长的阶段,有悠久历史,是京师到通州的一处重镇。

公元618年前后即隋末唐初时,大运河北段即水济渠流经凉水河中段,那时,马驹桥地区是丰盛的场,当朝在此放养大量的军马。

为了便于管理,对公马、种马、仔马(马驹)分养分牧。马驹桥地区是仔马马场,管理仔马的军民建立了村落取名“马驹里”,“马驹里”紧挨凉水河南岸。

当时河上搭设了一座简易的木桥赖以南北通行,此桥因“马驹里”而得名“马驹桥”。

星移斗转,到了明朝英宗年间,“马驹里”已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小镇,又加上与地处皇家猎场的出枣东红门隔河相望,明英宗朱祁镇狩猎之余,出东红门过马驹桥到马驹里逛街看景,十分消遣。

一年夏季,明英宗狩猎后又出东红门想去马驹里看看。突然间,乌云密布,雷电加,大雨如注。随行报:“凉水河水猛涨,冲垮了马驹桥。英宗十分扫兴,转念又想,马驹里如此繁盛,应该修一座像样提桥,方便百姓更方便自己。

于是,他对随行的大臣们说:“马驹里修桥,国库无币银可拨,我带掏腰包,算作办点善事吧。”

皇帝出资,大臣们哪个敢怠慢,争相解囊。当时的著名皇家土木巨匠蒯祥愿义务设计。由于是皇帝带集资,加之蒯祥的设计,一座九孔石拱桥于天顺八年,即公元1465年建成。

英宗亲赐“宏仁”桥。可老百姓仍习惯称之“马驹桥”,一些乡绅土豪也模棱两可地叫它“宏仁马驹桥”,桥出了名,马驹里也随之改叫马驹桥镇。

马驹桥是北京东南郊的一个大镇,西北距北京旧城40里。这里有一条大河,名凉水河,实为魏晋北朝时期和元明时期的永定河故道。

河上有渡

韦宝得到的报是,漕运总督李思启每与一帮官员和富商在这里乘坐花船玩耍,一抓一个准。

虽然大明对个生活这方面管的很宽松,但官员们也是有约束的,没有问没什么,一旦有揪住不放,也是犯了大明律的大罪。

官员知法犯法,古来有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