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0 不一样的韦宝】(2/4)

气,做要讲义气。他对小玄子讲义气,他对陈近南讲义气。

第一次,因为义气,韦小宝拼死擒住鳌拜,救了小玄子一命;

第二次,因为义气,韦小宝与斗智斗勇,救了小玄子父皇一命;

第三次,因为义气,韦小宝向小玄子袒露假太后事,救了小玄子母后一命;

最后,当拳无敌归辛树要杀害小玄子事,又是小宝挡在前面,救了小玄子一命。

韦小宝其实命很苦,被海公公下毒去假太后那里偷四十二章经。

小玄子为鳌拜所压迫,作为朋友,因为讲义气,小宝主动为小玄子排忧解难,每次都是小玄子有难处,再向小宝诉苦。

君可见哪一次,韦小宝向小玄子诉苦?小玄子让小宝去处理鳌拜,王公大臣都怕鳌拜,那小玄子有没有想过小宝去也很危险,如果不是小宝机灵,早就身首异处了。

因为义气,小宝经常处于险境,而小玄子却觉得小宝是个福星,所以在困难的事都很迎刃而解。义气是相对的,不是一方对另一方付出,而另一方坐享其成。

小玄子也讲义气,只不过是义气,说到底还是自上而下的忠君思想,小玄子以为给小宝做大官,富贵无比就是义气最好的表现方法。其实不然,在小宝眼里,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他把义气看的重,而小玄子永远不会明白。

不过几年没有见到小玄子,小玄子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韦小宝终于明白,康熙不在是摔跤场上那个忧郁少年,也不在是那个随时有心事可以敞开心扉说事的好朋友,更不是那个动不动就要自己替身办事的小玄子。康熙已经不需要一个其他帮助就能治理好这个国家,换句话说,康熙身边有没有韦小宝都是无关紧要的事。韦小宝不讲义气加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康熙就永远不会对他放松警惕,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中。

从通吃岛回皇宫,康熙已然不在信任韦小宝了,康熙并没有亲自派杀害韦小宝,却假传消息让那些江湖不容于韦小宝。

韦小宝突然想起海大富曾经再三叮嘱,却一直以来被他当做耳旁风的话:小玄子跟你做朋友,你可千万当真了,不然总有一天会死在小玄子手里。既然小玄子不需要小宝了,小宝就应该选择离开。

江湖上本没有武侠。意再多,也扯不出武侠。

金庸系列的最后一部是《鹿鼎记》。

隐约能觉出一丝讽刺和颠覆。

金庸之有才,即使打脸也打得跌宕起伏,引胜。

一切常规元素都被反过来用,不但得心应手。

从主角光环到武功绝学,从江湖帮派到大侠豪士,从宝刀快马到师徒门派,从兄弟义气到儿长,从个恩怨到国仇家恨,手腕一提,罩住全书要

《鹿鼎记》整部书有五册之长,自然不能贸然出手,于是老爷子用了整整第一章来运气。

身为海宁才子的金庸,若不把读书写成文质彬彬暗藏武功的高手,也得是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谋士。

然而这一回里却是让一场文字狱灭了庄氏一大家子顺带他们八杆子打不着的文邻居,直到末尾才放出个陈近南。

可是三招两式放倒敌,并不展开激烈打斗,让憋得好难受。随后第二章画风一变,就毫不留地讽刺开了。

第一掌便狠狠打在主角光环上。韦小宝的格是明摆着本末倒置。

陈家洛多有才、小宝就多文盲,郭靖有多忠实,小宝就多虚伪,杨过有多专,小宝就多滥,萧峰有多英雄,小宝就多小,令狐冲多豪气,小宝就多自私。

看似四处逢源八面玲珑,每番化险为夷却是用多少谎言、谄媚、妥协和投机换来的。整体走向方面,金庸笔下的主角往往主导命运,至少要与命运周旋到底,但韦小宝每一步发展都着实被动。

他主动做出的终于选择只有两次:开从扬州去北京、结尾从北京回扬州。

在此之间,去宫里伪装小桂子是海大富所迫,加天地会是被按在枣子桶里扛去的,龙教是被方怡骗走的,跟随九难是被她顺手抓去了,去罗刹国是为躲避洪教主一步步挨到了东北,其他的行动要么是受康熙任命、要么是危机之中迫不得已。但正是韦小宝这逆来顺受、欺软怕硬、得寸进尺泼皮的格,竟然如鱼得水,无论在哪方势力之中都身居要职——读者不禁高呼,这个江湖怎么了?!

是体制问题吗?!不错,正手掌打在主角脸上,反手便猛削这童话里的江湖。

所以这第一掌的名字便叫做“无赖当道,世风下”。打脸第二掌,青肿起来的是万能武功绝学。小宝最擅长的“武功”是江湖中最鄙视的招数——背地里偷袭、撒石灰、下、外加后来的“行抹油”。

由茅十八点明了,小宝也毫不在意,越使越熟,擒鳌拜,救师傅,屡试不爽,所向披靡,从而暗示名门正派在此书中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