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8 韦爵爷回京】(2/3)
,有时候连皇帝也骂,然后除了御史还有给事中,二者互为互补。
就是这样一套言官制度,很大程度掌控了当时的舆论走向,哪个御史或者给事中要是因诤谏被杀,还能在文
集团中落个好名声,流芳百世,所以他们有一部分逢事就骂,炒作自己高风亮节。
这一部分
在明朝后期很有市场,形成了只要不爽就开骂的态势。
张居正“夺
”,万历想立三子常洵,都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变成了污蔑,说张居正巨贪,结果抄家的时候没抄出多少,还把
给抄死几个。
魏忠贤出身出现两种说法,一种说他屡试不中,最后换种活法进宫当太监,还有一种说他市井无赖,卖妻卖
,这种显然比较惨。
魏忠贤的具体出身,韦宝也挺感兴趣的,还曾经让天地会统计署的
帮着查证过,可惜无从考究,但是魏忠贤出身贫苦是可以肯定的。
据统计署大佬林文彪分析,赌博输钱,躲债
宫的可能
最大。
不过就韦宝个
角度看,韦宝更倾向于前者。毕竟魏忠贤是能够进
司礼监的太监,要说一点文化没有,有点牵强。
何况魏忠贤掌政那几年,政治虽然黑暗,但是社会总体还算稳定,可见九千岁治国理政也有两把刷子。
至于为什么要被黑,那无非就是打压东林党
留下的后遗症。
东林党
都是些什么
,个个都是标榜仁义道德的正义
士,可以说是当时舆论的风向标,谁得罪他们,就注定与舆论站在对立面,注定遗臭万年。
而且这些文
集团特别看不起阉宦,所以特别喜欢黑太监,且不说魏忠贤,就是当初与东林党
好的曹化淳也是被黑了一波,说他开城放贼,问题是老曹当初在天津养老六年了,开什么城,放什么贼,大明都亡了,
还不忘给主子修缮陵寝,这种
有什么好黑的。
东林党余孽就要黑。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时代,这样的谣言真的是致命的。
天启皇帝为什么要被黑,得先看看他是怎么被黑的。
黑天启皇帝朱由校,无非总结为两个标签,木匠、傻子。
事实真是如此吗?未必。
韦宝一直有个疑惑,如果熹宗朱由校如清
所说是个没念过什么书,只会做木工的荒唐皇帝,那为什么他弟弟信王朱由检却具备中兴之主的潜质。
如果两个
相差这么大,当时为什么左副都御史杨涟要拼死扶保朱由校上位。
当时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杨涟都觉得朱由校有成为明君的潜质。
而且还有个重要的疑点可以证明,朱由校是个御
高手。
那就是天启驾崩前曾召信王
宫议事,做哥哥的对弟弟说:“恪谨忠贞,可共计大事。忠贤宜委任。”
有
说,这或许是魏忠贤的
宫。但我认为可能
不大,如果魏忠贤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也不会在短短一年内,就被年仅十六七岁的小皇帝朱由检给清算了。
所以韦宝一直认为,九千岁魏忠贤从始至终就是天启的前台代言
,专
脏活累活。
天启临死前相当于把自己最重要的棋子托付给了崇祯,然而崇祯被所谓的忠义之言蒙住了双眼,加上盲目的自信,没有听哥哥的。
后来崇祯皇帝秘密安葬魏忠贤可以看出,崇祯是后悔没听哥哥的临终所托。
至于天启为什么要重用魏忠贤。
明史是说魏忠贤与客氏二
联手搞鬼的结果。
但是从魏忠贤企图搞垮懿安皇后这个事上看,熹宗是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的。
还有说他是浙、齐、楚等一批“在野党”共同联合执政的代理
。
韦宝觉得不合逻辑,第一,这些党派本身遭受过东林党的严重打压。
第二,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把持吏部,牢牢控制
事任免。
在野党应该没那么大能量,推出个魏忠贤就把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顾宪成等一众东林党
一网打尽。
所以给魏忠贤站台的一定是皇帝。
皇帝为什么要让魏忠贤上位呢。
魏忠贤从小伺候自己长大,信得过且容易控制,维护皇权的核心本质与自己相同,再加上阉宦出生,不可能做大取而代之。
天启登基之时,已经十六岁了,基本具备亲政的条件,但在当时,东林党一家独大,权倾朝野,严重威胁到皇帝自身,另外东林党这伙
死脑筋,教条主义,做事喜欢生搬硬套还双重标准。
除了领
的几个,很多都是滥竽充数的伪君子。
千古笑柄钱谦益,嫌水太凉不敢自尽,转身就投了后金。
东林党
标榜仁义道德,自然是这群言官的道德楷模,舆论风向标。
所以要动东林党,天启肯定不能自己动手。
找来找去发现魏忠贤最合适。
文
最不齿宦官,无非就是光脚不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