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5 臣子难为】(3/4)

的开放,是中国战败的产物,反映了列强侵略的要求。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使中国半殖民半地化程度益加

通商岸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据点,中国原料被大量掠夺,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失业产。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方面的影响的,积极方面是通商岸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流的结合点,便利西方思想文化与科技的传,从而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文明。

外商在通商岸开办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便利了中国学习外国长处和引进技术。

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影响。

近代列强通过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大门,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但中国大门的打开也使西方文明大量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开放通商岸和早期中原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互市是一回事。

互市做生意方面,西方列强的目的不过是赚钱而已。

而赚钱又分两方面,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卖,中国小农经济为主,不怎么买。

把中国的东西卖回欧洲。

在中国买的东西以特产和原材料为主,岸开得多了更方便些。

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商首次购到由厦门运去的茶叶,1644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在《茶叶的种植、质量和品质》一书中说:“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委托厦门商馆代买茶叶150担直接运往英国。

1699年该公司定购的茶叶有优质绿茶300桶、武夷茶80桶。1702年该公司载运的整船茶叶,松萝茶占23,珠茶占16,武夷茶占16。

而此时绿茶和乌龙茶的出是同时进行的。

1751-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茶叶1678余万千克。

其中武夷茶2363万磅,106335万千克,占总输量的633,可见这时期输英国的茶叶以武夷为主,平均每年约100万千克左右。

在英国武夷茶被誉为“东方美”。

通由于海禁,中国的外贸全部集中在广州,而闽茶如果要运到广州,虽然最简单的就是海运,但事实上却必须经北江水路至广州出。

但是,清末灭白莲教时加的捐租,非常高,对于闽茶盘剥很重。

此前英已希望开福建岸,直接海运时,但被拒绝。

1684年,康熙23年开海禁,外国多到广州、厦门、福州、宁波通商。

其时已有海关监督,粤海关为内务府派,闽海关由福州将军兼,浙海关及江海关由各省巡抚兼,即“皇商”、“总督商”、“将军商”、“巡抚商”,不一而足。

但各地管理并不规范,各种陋规甚多,因此外商先侧重厦门,后侧重宁波,最后侧重广州,并因此衍生出十三行格局。

到1756年,广州成了法定的唯一通商地点。由此过往,应该也是外国选择岸的原因之一。

厦门是亚洲最大的猪仔,隶,华工贸易中心,目的地是美国旧金山,古,南美等地。

鸦片战争前已经是最大规模的非法偷渡港,战争后则是合法隶贸易,要不开放厦门什么。

所以当美国打完南北战争,黑们被解放出来后,厦门就开始衰落了。

至于福州,西方中国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福建武夷山附近的大红袍和正山小种,老外不喜欢喝绿茶,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红茶品种。

武夷山在闽北,附近山多,只能通过福州出

但是,当印度的种茶业兴起之后,比如阿萨姆和斯里兰卡红茶,因为采取了机器炒茶并且免税,因此出到英国价格要低很多,味也不差。

以后,英国就很少在福州买茶了,其他欧洲国家更喜欢喝咖啡喝啤酒。

没有红茶出,福州也就衰落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仅仅为通商岸一地、一区之得失而伤及国家、民族之根本。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并且以主权换来的繁荣,以尊严舔来的经济,是带着血的。

当时的通商岸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

经济上被侵吞,那么政治必然会被纵,民族也必然会被同化。

为了一些经济上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这是极端不可取的。

当时的有识之士正是认识到一点才极力阻挠开放通商岸。

就拿当时的商埠和通商岸的区别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