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试探失败(1/2)
皇甫嵩观望楼上漏斗,见已是辰时三刻,又见刘校尉已列阵毕,即又命传令鼓手击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刘校尉闻得鼓声,便就挥动军旗,指挥部众缓缓前进。早前卢植挖掘沟堑、筑造围墙的时候,没有把整个广宗城都围住,毕竟要想克城还是得依靠兵卒进攻,所以空出了一些地方,供兵卒在攻城时所用。刘校尉所部前行数里,即至卢植留下的空处,在此处又暂停列阵。
广宗城外的黄巾兵早就听到了汉兵营内的鼓声,知道他们要发动进攻了,因也早早地就遣派了数千出营,在营外相待。
此时见刘校尉部停在了空处,他们没有站在原地等,而是踏着营中的鼓声持兵列队前行,迎了上来。别的不说,只这份积极迎战的作战态度就值得皇甫嵩等高看广宗黄巾一眼。
出营的黄巾兵卒前行,刘校尉部重列阵完毕。很快,两支马就相逢於沟堑和围墙的空断处。
汉营中军,望楼之上。
皇甫嵩等观望敌我两部对阵。
宗员说道:“广宗虽坚,不是大城,张角、张梁部众数万,连带孺老弱差不多得有十余万,城中住不下,大半都在城外营中。将军,来
与贼决战,只要能把他们在城外的营垒击
,那么取城就易如反掌了。”
他先后跟着卢植、董卓与张角、张梁作战,对城内城外的敌非常熟悉了解。
皇甫嵩以为然,颔首说道:“君言甚是。”
他一边和宗员说话,一边放目远望,紧盯着刘校尉部和出击的黄巾兵卒。
那里虽然离中军比较远,好几里地,但身在望楼之上,居高眺远,又是晴天,兼且敌我的兵卒都不少,各有几千,远望过去也能看个大概清楚。
天高无云,光渐烈。敌我两部接阵於战场,先是汉兵营中鼓声大作,继而黄巾营中亦鼓声激昂,受到本部主将的催促,敌我两部的将校遂麾军而进,两下接战。此时,刚过辰时。
战事一开始就很激烈,出营的黄巾兵首先发动了进攻,派了大约千猛烈冲击刘校尉的阵型。
刘校尉既然能被皇甫嵩挑选出来担任此次试探进攻的任务,本身当然是有些才
的,就像阎忠说的,他是将门出身,少习孙吴,因此虽然一上来就迎来了黄巾军的猛攻,却并没有显得慌
,一边约束本阵坚守不动,一边分出了大约数百
,从左翼出击。
董旻、田仪、牛辅、段煨诸将立在皇甫嵩的左手边。
段煨点说道:“刘校尉知兵,此本阵迎贼,辅以左翼出击,此乃兵法之正奇兼用之道。左翼若能突
贼兵阵中,则本阵可随即而
;本阵若能击溃当面之贼,则左翼如虎添翼。”
说话间,数里外战场上的敌我兵卒已短兵相接。
千余的黄巾兵卒呐喊如狂,都没有扎发髻,只以黄巾抹额,披散发地持着兵器撞
刘校尉的本阵。刘校尉从皇甫嵩征战数郡,乃是北军五校的校尉里立功最多的一个,也是久经沙场,与黄巾军
手过多次的了,当在西华城外之时,汝南黄巾的骁将刘辟、吴霸也曾这般地冲击过汉兵阵地,他和他麾下的部众不是
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尽皆能稳住阵脚。
牛辅“咦”了声,指着广宗城上,说道:“那两是谁?”
众的目光离开战场,转望城
,见不知何时,城上“天公將軍”的大旗下站了两个
。
只见一穿着黄衣,持一长杖,另一
披甲带剑,立於其侧。在这两
左右环列了数十个甲衣锦服的黄巾渠帅、小帅。
“天公将军”者,是张角的自号。所谓“天公”,大约一是指“黄天”,太平道拜信的黄越神是天帝的使者,二则是指《太平经》里“有天治、有地治、有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这句话里的“天治”。
所谓“将军”,则是表示自家位尊,两汉的“将军”不比后世泛滥,很尊贵,比如这次带兵出征的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主将,各统兵数万,征战一方,也只是一个“中郎将”罢了。张角因以天公将军自称,并号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公将军。
董旻说道:“穿黄衣,持九节杖,又被一群黄巾渠帅簇拥,料来应是张角此贼,至於那个披甲带剑之,或许便是张梁。”
其实汉军不知张角在前几月就病故,秘不发丧。如今那个是张梁找假扮的!
长史梁衍尽力望之,却因为离得远,到底还是瞧不清张角、张梁的相貌。他心道:“颍川波才、何曼,汝南彭脱、龚都、刘辟、吴霸等,东郡卜己,才有长短,有优劣,然各拥兵数万,攻略一郡,若不是因为皇甫嵩的镇压,几乎功成,皆不失为一地雄豪。太平道中各地的渠帅已是如此,这张角又不知是怎样的一个
呢?他传道甚早,今年怕已五六十岁了吧?”
张角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信众,得到这么多各地雄豪效忠,本身必有过之处,只不知是
才雄辩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