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腹诊(1/2)

路上,许阳一边看病例,赵国斌一边在跟许阳介绍病的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许医生,何组长,病,65岁,既往又慢支气管炎病史,易发咳嗽。病在2020年1月20出现了咳嗽,咳痰的症状。”

“自己去药店购买了中成药服用,并且在社区医院里补治疗,但是目前我们查不到当时用了什么药。”

“服用完之后,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而后就出现了气促,并且逐渐加重!病乏力,纳呆明显。”

“后经过核酸检测阳,证实是新肺炎,但是因为床位紧张,又耽搁了三才被我院收治。院之后,给与常规的莫西沙星,利韦林等药进行抗病毒治疗。”

“但是病住院的次,也就是前天晚上,病突然加重,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前晚我们已经抢救了一次。”

说到了这里,正在看病历的许阳也忍不住抬看了赵国斌一眼。

赵国斌语气平静地说:“经过甲强龙抗炎,无创呼吸机支持等及时治疗之后,病况稍稍缓解了一些。”

许阳点点,说:“但是病依然不容乐观,是吧?”

赵国斌语气也沉了下来:“没错,病况依然非常凶险,说的实在一些,这就是典型的危重症病。”

“说的难听一点,很可能今天还得来几次抢救,病现在就处在悬崖边上,非常危险,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把握的方案。所以,想请中医介治疗。”

“嗯。”许阳轻轻应一声,继续看病的病例报告,是病的化验报告,白细胞计数11.4,淋细胞绝对值0.8,淋细胞百分比7.4%,中粒细胞绝对值10.3。

最后面是病的肺部ct报告。

许阳看完之后,把病例合上,说:“病在哪个房间?”

赵国斌往前指了一下:“前面左转,第一间。”

加快了脚步,很快就赶到了病在的病房。

现在神志清醒,蜷缩在床上。

“今天有没有舒服一点呀?”赵国斌过来问。

“嗯……”退休阿姨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声音很轻,也没有想多说话的意思。

赵国斌又道:“我另外给你请了两个中医专家过来,给你做一下检查,你配合一下好吧?”

听到了中医,退休阿姨的眼珠子稍稍滚动了一下,看了一眼站在赵国斌旁边的两个穿着的宇航员似的物。

“嗯……”退休阿姨又应了一声,也没多说话。

赵国斌对着许阳和何教授点点

何教授说:“许阳,你去诊断吧。”

“好。”许阳没有客气,上去诊断起来。

目前无发热,但是有气促,维持着鼻导管,面罩双通道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87%。

咳嗽有痰,痰色白质偏稀,胸部轻度憋闷感。

怕冷,纳呆。

大便三为解,小便量偏少,夜眠不安。

许阳观察病的面部,病面色?白无华,眼睑淡白。

许阳又去摸了摸病的手脚,发现病四肢末端偏凉。

他皱了皱眉。

然后又去按压病的腹部。

这是中医的腹诊。

中医诊断四门功课,望闻问切,这个切,不单单指的是切脉,其实还包括了按腹的诊断。

腹诊的起源也很古老,张仲景就已经对腹诊有过具体的论述了,四川宝顶石窟就有雕刻的“仲景诊腹图”。

但是奇怪的是,后世医家著写的医书就极少有提到腹诊。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就更少见了。

也有分析是因为宋之后,封建礼教束缚严重,腹部也是隐秘部位,不可随意触碰。尤其是……

所以很多外行,都不知道中医的“切”还包括了腹诊。

尽管许多中医已经不做腹诊了,但也是有不少中医是传承下来的,而且要求弟子要重视腹诊。

比如蒲辅周先生,蒲老的医案,基本上都是有记载腹诊况的。

还有李老,医案中也常出现腹诊况。在那个年代,山西也出现过乙脑病,当时用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一点用都没有。

都昏迷五天了,况岌岌可危,非常危险。后来李老按压了病的腹部,发现病上腹硬痛,所以他果断用了大承气汤。

一剂下去,热退,神志也清醒过来了。

还曾经有个病休克了,用了独参汤和西药配合,但血压死活上不来,眼瞧着也是不行了。

后来李老腹诊发现病胃脘处有压痛,这是胃中实滞不化啊,然后他用了枳实厚朴汤,加二丑,参,消滞,竟然给救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