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据雄关扫蔽而自珍,蔑诸夷妄自而尊大(6/9)
嬴政看了看这名谏议大夫,神色无喜亦无悲,让看不出丝毫变化。
然后他又扫视一圈,看了所有文武大臣。
每个看到陛下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垂首低目,不敢直视陛下眼神,以示尊崇。
“百年太久了啊!”
嬴政收回目光,突然叹了一气道。
所有心中一惊,陛下生平最恶生死。
尤其是近几年,陛下身体每况下,更无
敢言生死。
那名谏言大夫当即脸色大变,双手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陛下,臣绝无此意啊!”
这名谏议大夫直接跪了下去,心中七上八下,惶恐不安道。
这句话落下,大殿鸦雀无声,静的可怕。
不少都为这名歌功颂德,不长记
的大夫捏了一把冷汗!
还有一些心中冷笑不已,向陛下献媚?
啧啧!
这下自讨没趣了吧!
该……
王座之所以高高在上,那是因为坐在上面就能把下面众生的嘴脸都看得清清楚楚。
不少的表
自然被嬴政尽收眼底,心中若有所思。
君王若只会施恩,不知施威,那只会让臣子骄横狂悖。
君王若只会施威,不知施恩,那只会让臣子谨言慎行。
恩威并济,权谋之术,难登大雅之堂,刻意而为,不过是徒增笑料而已。
能够跻身庙堂者,又有几个是蠢材?
恩于形,威于势,喜怒于心,不行于色,一言一行皆是恩威。
帝怒,山河失色……
帝悦,月永辉……
嬴政看着禁声的群臣,脸上不动声色,缓缓站了起来。
他那高大伟岸的身姿,可给一种不怒自威,犹如泰山压顶的沉重之感。
咔哒……
嬴政从高高的王座之上走了下来,面无表,每一个步履都似乎富有音律节奏,敲打着众
的内心。
那名跪下心中惶恐不安的谏议大夫,听到陛下的脚步声逐渐近,一颗心也彻底提到了嗓子眼。
直到看到陛下的大脚驻留在自己眼前,他更是埋着
,身若压覆了千钧之力,让他的呼吸都开始减弱。
嬴政一张严肃的面孔,看着脚下瑟瑟发抖的谏议大夫陡然露出一丝微笑,亲自弯腰将脚下的谏议大夫扶了起来。
看着一脸茫然彷徨的谏议大夫,嬴政笑着道:“朕知坊间多有谣言,说臣恶生死,喜美言。然谣言终归只是谣言,当不得真。”
“陛下圣明。”
所有都不由松了一
气,虽陛下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但是无疑给所有
释压了。
尤其是那名年过半百的谏议大夫,更有一种从鬼门关擦肩而过的直观感受。
嬴政对着这名惊魂初定的谏议大夫,挥了挥手道:“卿,暂且退下吧!”
“谢陛下。”
谏议大夫当即如蒙大赦,急忙谢恩,然后便重新归了自己的席位。
嬴政站在大殿中央,身板挺的笔直,虽然上千的目光齐聚在他的身上,但是他仍旧宛若闲庭散步,视若无睹。
“自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中原大地,华夏儿。世代浴血,奋战诸夷,万里山河,祖辈牧守。”
嬴政的话音并不大,可却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夹带着沉重的历史宿命,这些都是染血之言。
众不由自主的浮现联翩,那波澜壮阔的远古时代至今,华夏大地的先贤们从未退怯过。
无论是猛兽天灾,还是诸夷祸,这片热土总会英雄辈出,力挽一个时代,谱写壮歌。
“终春秋战国,四海宾服,六合归一,巍巍大秦。北有胡狄,西有羌毗,南蛮待毙,东夷可期。”
“天何其广也,然不可道哉。地何其阔也,然不足十万里。占沃土万方之地,拥甲百万之士。视四方诸敌以不见,辖民千万以养尊。”
“据雄关扫蔽而自珍,蔑诸夷妄自而尊大。文武醉生则梦死,士民安乐亦忘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长此以往,大秦何存?诸卿何在乎?”
嬴政的声音宛如惊雷,直指心。
众臣面对陛下的灵魂拷问,不由面露沉重凝思之色,一个个齐声高呼道:“陛下圣明,臣等有愧。”
“陛下之胸怀,涵盖古今,借千秋之青史,明后世之警钟。”
“陛下雄心依旧,初心不改。听陛下一席警世之言,老臣虽以近花甲之年,仍愿为帝国效力,为陛下尽忠。为千秋子孙后世谋得万世福泽,为大秦帝国筑就万世不拔之基夜,尽之死力。”
王翦心血澎湃的站了起来,对着站在大殿中央,身姿伟岸的嬴政,由衷躬身一拜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