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其实我想认真做题的(第二更)(2/2)
非以为他是童啊?以我想来,他能背一成就了不起了。”
 “就算背了十分之一又如何,他又不能过目不忘,多半记了前面,就忘了后面,最多再过个几个月,他忘光了,又要重 背起了。”
背起了。” 
 “真是羞于此 共学,就算将来中了中了进士,与此
共学,就算将来中了中了进士,与此 同舍,也是颜面无光啊。”
同舍,也是颜面无光啊。” 
 众 一个劲地感慨,不久月考的试题,就发下来了。
一个劲地感慨,不久月考的试题,就发下来了。 
这一次是由闽县县学教谕命题,这是官府亲定的官课。
官府每年从藩库拨支经费给濂江书院,也以官课来考核书院学生进展如何,官课自是比书院自己出题的师课更重要。不仅事关书院弟子名次,官府还会给奖银,每次官课的卷子,官府还会统一抄录一遍,刻印上缴。
 官课如此重要,林延 的同窗们也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的同窗们也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还是惯例,考试时间五个小时,月考不考帖经,墨义,只考时文,一卷纸上依次写着三道题,题间没有留白。
 随即林燎又每 分发了五张两开的黄色毛边纸,作为稿纸来用。
分发了五张两开的黄色毛边纸,作为稿纸来用。 
至于真正誉写的,给三张八开的红线竖道表纸,两面一开,每开十二行,一竖行二十四字,不可多不可少。这可是乡试时专门的考试用纸。听说殿试用纸是用四层宣纸裱成,更为考究。
月课,已是如此,又何况季课,书院这么做目的也是让学生们尽早身临其境,感受大考时的气氛。
题目一到手,弟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看起题目,纸页哗哗的翻动声响起。或者有的学生是将卷子的一角,在镇纸上压好,再看起题来。
 林延 也是拿到卷子,扫了一眼三道考题,嗯,一道大题,两道小题。
也是拿到卷子,扫了一眼三道考题,嗯,一道大题,两道小题。 
 第一道大题,题为‘庄 见孟子
见孟子 ’。
’。 
 这是大题,一章五六句的意思, 题都要含在里面。
题都要含在里面。 
 林延 回忆起题库里写的,
回忆起题库里写的, 题一句为,乐无古今,惟同民者古今为能好也……
题一句为,乐无古今,惟同民者古今为能好也…… 
 这直接造抄就是,看下一道,林延 也不动笔就写,先将题目看完再说。
也不动笔就写,先将题目看完再说。 
 第二道,一介不以与 。
。 
 这是小题,全句是一介不以与 ,一介不以取诸
,一介不以取诸 ,出自孟子万章篇。
,出自孟子万章篇。 
 书里写过, 题一句,取与之际,虽圣
题一句,取与之际,虽圣 不敢忽也……这也是背过的,两题在手,林延
不敢忽也……这也是背过的,两题在手,林延 心底大定,这一次是不会垫底了。最后一题,来个没背过的,自己练练手。
心底大定,这一次是不会垫底了。最后一题,来个没背过的,自己练练手。 
 第三道,申之以孝悌之义。出自‘寡 之于国也’那一章,林延
之于国也’那一章,林延 想也不想,
想也不想, 题一句从脑海里冒出,教有所尤重者,务申其义而已……
题一句从脑海里冒出,教有所尤重者,务申其义而已…… 
 这时候其他外舍弟子,都在皱眉凝思,揣摩如何什么角度 题,正
题,正 ,反
,反 ,还是明
,还是明 ,暗
,暗 ,还是顺
,还是顺 ,逆
,逆 ,之后如何承题,如何起讲一步步下来。
,之后如何承题,如何起讲一步步下来。 
 而林延 却是愣住了,迟迟不能下笔,尼玛,连蒙对三题,闭卷考变开卷考!
却是愣住了,迟迟不能下笔,尼玛,连蒙对三题,闭卷考变开卷考! 
这滋味实在是太酸爽了,其实我是想认真做题的!
ps:继续向弟兄们,求一下推荐票支持!有能力的弟兄们打赏一下啊,读书不为稻粱谋,可是写书要啊,兄弟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