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当城里人(第一更)(1/2)

免除徭役在明朝叫优免,多少读书考秀才,举,很大原因不止为了做官,还为了这优免二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众所周知明朝亡于流民,流民起于苛捐杂税,苛捐杂税为正役,杂役,正役为田亩,杂役包括摊派,杂泛徭役。

有了优免徭役四字,杂役没有了,有了免粮一石,

差不多免了十亩民田的正役,这点权力在明朝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不家亡,做一个开心的自耕农。

眼下林延寿,林延都还没有到十六岁成丁的年纪,可以免役。不过大伯和三叔却不行所以以前大伯要去衙门厚着脸皮当一个白役,也是为了逃避税赋,不过三叔却免不了。

现在大伯有了衙门里的正式差事,所以林高著优免一丁的待遇,三叔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到了,当然这是在林延,林延寿还没有十六岁前,林延没有考取秀才功名的前提下。

随便说一句,秀才可以免两丁,免两石。

大伯道:“这我们都知道啊,这不是应该更应该买田吗?别小看免粮一石四字,也就是我们家十亩水地的正役少了,不仅如此,还少了淋尖踢斛的一块,免粮的好处,自己家地里种出来每一粒粮食,都是咱们家的。”

淋尖踢斛这是官府收粮的潜规则,官府收粮时,用个大斛做量器,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称重。

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然后这时收粮的胥吏,就是展示腿盖世的功夫,对着斛里猛踹一脚。这溢出来的谷物,据说是弥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用的,归自己腰包了。所以老百姓纳粮,国家拿一块,胥吏要剥削一块。

林延接着道:“是啊,大伯如果免粮一石最多只够十亩地用的,如果我们家继续买地,多余的地就不能享受免粮的好处了,那么正役加上淋尖踢斛这一块,就够我们受了,万一遇上了灾,那可糟了。”

“你这么说是对,但不是大家还在种着地么?”然后大伯又道:“或许等明年我们家延寿过了童试,考上了秀才,咱们家不又可以买地,早买晚买都一样嘛。”

大伯依旧对自己的儿子信心满满,随即见了林延又道:“延,你不要误会,你也是很厉害的,不过就是聪明用到俗事上去了,没在读书的点上,你大哥不同,一心一意读书,没有分心啊。将来也好,你哥当了官,你就给他当师爷。”

“戏文里怎么说的,你大哥就是包龙图,你就是公孙策啊,哈哈!”

大伯又在自以为萌萌哒了,林延黑脸道:“大伯,我真的不想和你再说话了。”

“别,别,你可是咱们家小诸葛,大伯听你的,你说不买就不买,咱们和爷爷说一说,不过既然不买地也要种地吧,不然咱们家吃什么。”大伯开道。

“咱们不种,租给别种就好了。”

大伯道:“不是吧,就十五亩地租给别种,不是还要分别三四成收成。再说三弟不种地,闲着做什么啊?”

林延这时候开道:“大伯,三叔,咱们索在城里买个住处吧!

“住处?”大伯,三叔一脸惊讶。

林延又说道:“大伯你都在衙门当差了,也算是个官了。这在城里要有个住处吧,就算住吏舍,但把妻儿老小接来城里住,这样才显得体面。”

大伯点点,不由学着几分沈师爷的样子,摸了摸下颚的短须道:“言之有理。”

林延又顺着道:“再说,我和延寿要读书考功名,如此就重在游,住在城里,这里名师大儒多,读书多,游往来下,学问这长进的才快。”

听到为了儿子读书,大伯眯着眼笑着道:“对,对,说的对,主要是买了住处,我们也算城里。”

三叔道:“囝,可我只会种地啊,来城里我什么?”

林延道:“这不难,三叔你可以找个活计,咱们一步步来。”

这一下林延说服了大伯和三叔二,他们决定都是听林延的。

于是林延与大娘,浅浅,三叔一并拿着大伯的帖子去找房牙,至于大伯,衙门里有差事,不能走开。

这年房牙就是后世开遍大街小巷的房产中介,不过区别在这房牙不是私营的,而公营的。

吃官家饭的。房才本是怠慢,但林延报上大伯名字给这位房牙时,房牙也是十分恭敬,毕竟大伯眼下可是县尊面前的红,一定是要大大讨好的。

房牙笑着道:“想必是给你家官买的房子吧!也是,官在衙门里上班,不就要当上典使,司吏,早该是把家搬到城里来了。”

房牙一脸讨好,大娘顿时颜面有光,也是从泼转型到贵格满满地道:“咱们就看看吧,不过差的屋子就不必说了,咱们官家要的是这份体面。”

大娘重音落在了官家三个字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