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三章 写信(谢摸摸头书友盟主)(1/2)

奉天承运皇帝,赦曰……

着林延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归德府同知府事……

接旨即赴上任……

来宣旨的是老熟高淮。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待林延叩拜后,高淮连忙扶起林延道:“林大,此去中州,可以继续为朝廷尽力了。”

林延接过圣旨道:“谢过高公公。”

想起前事,都是感慨不已。

然后林延将高淮送出客栈去,回过却见学生们都是表不一。

林延讶道:“怎么了?”

众弟子们一时说不出话来,孙承宗上前道:“东翁,我们本以为你此去回乡养望,如谢安石一般,但眼下突知朝廷将你起复,不由诧异。”

徐火勃勉强地道:“老师,你能外放为正五品,学生真替你高兴,为一任亲民官,敢问将来是不是仍可以回翰林院任职?”

林延闻言心知,在众学生们心底在想什么。

虽说五品同知官位比六品中允要高,但大家都认为,以翰林之清贵,去地方任同知实是屈就了,若是可以,倒不如回家养望三五年,等待起复之机。

一旁之前争相要请林延的商,也是私下嘀咕。

“林三元不是被削籍还乡吗?怎么又起复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听说归德那里老百姓虽穷得穿不起裤子,可当官的却富得流油。”

见众弟子,林延道:“儒学有王道,有外用,如翰林清流,为王道,同知亲民官,则为外用。本朝以来,崇清议之臣,实重王道,而贬低了外用。但以我观来,若王道不与外用相合,则王道无所成矣。”

众弟子们听林延这么说,方恍然大悟。

王道与外用合一,就是纲目并举,这就是事功学的要义,这是林延以往每与他们所讲的,也就是古代版的‘实践出真知’。

这话不是什么高的道理,众商听了也可以明白。

“故而翰林是为学矣,亲民官是为用,先学而后用,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是事功之所在。”

听了林延这番话,众弟子们都是露出受教之色。

们则是道:“原来林三元此去是为了黄河灾民。”

“看来是我等错怪他了。”

纷纷露出内疚之色。

这时一名商上前道:“林三……不,是林司马,从通州一路去归德的路上不太平,你可要千万小心啊。”

林延问道:“这怎么说?”

这商道:“我刚从这条路上来,现在黄河北决,淹了运道,故而运河是不能走了,只能走陆路。但陆路不太平啊,别说现在河南,山东到处都是流民,今年北直隶遭了旱灾,好几个县也在闹饥荒,路上劫匪出没,我此来京师,也是遇了几次险。”

听了这商的话,林延不由质疑,自己身处的时代,真的是史书上所说的万历中兴,大明朝正是盛世的时候吗?

现在都如此状况了,到了历史上的崇祯年,那要天下大至何等程度啊。

之前说要从学于林延的弟子们,这时纷纷道:“我与老师一起去归德府,多也有照应。”

林延看众弟子如此,不由摇,他们多是学生,心底有一腔热血,但没有办事的经验。自己此去归德任同知,私下是奉旨查案的,故而必需挑选同去。

林延于是留下孙承宗,以及其他六个在自己身边,其余就让他们先回去。

之后林延立即回房写信。

林延写信给何

他写信给朝堂上归德府籍的同僚,同年。

说起朝堂归德籍同僚,第一位就是原翰林院掌院学士,现任礼部右侍郎沈鲤。

沈鲤是商丘,他与申时行虽是对,但待自己一贯不错。现在的沈鲤号称伊洛真儒,乃当今朝堂上清流官员名望最著之

林延若与申时行站在同一立场,与沈鲤刚,无疑会令自己名望大损,所以在沈鲤,申时行间,他打了左右逢源的算盘。

林延给沈鲤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得很恭敬,自己去你老家任地方官,以后请沈老你多多指教了。

第二位是现任保定巡抚宋纁。

宋纁有一句话,林延在为秀才时很推崇,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也是号称正,林延也是恭恭敬敬地写信,前辈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捎回家里去的,晚辈可以顺路帮忙。

第三位是吕坤,这位也是大贤,理学大儒,现任户部主事。

不过吕坤是万历二年进士,与林延平素没什么来往,写信给他也是出于礼貌客气。

接下来就是林延同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