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1/4)

李植,江东之,羊可立他们的议论,众官员也都是心知肚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是申时行死对,对于林延的评价还能高到哪里去,但现在林延已是侍讲学士了,又是得天子赏识,他们如何也是动不了林延了,所以制造点议论还是可以的。

至于徐贞明也是悲催,没有大腿提携一把,只能靠着李植,江东之他们。李植,江东之他们捧他,不就是故意扫林延的威风,压住他现在的势吗?

不过还不能说没有用,朝堂上官员最近对于林延在归德治水功绩的谈论已是少了许多,反而借着徐贞明的崛起,夺去了原本看向林延的目光。

翰林院里可是一个不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时间过久了,林延在归德那等卓著的治水之功,终于会在官员的谈论中渐渐平息下去,天子也会视以平常,时间会掩盖住原先的光芒。

李植的话传至不少官员耳中。

当然都是清流内部的小圈子,但这小圈子里也有林延的自己

林延在午门前将礼物给了宫中太监,然后看了宴图,这列宴侍班序次,外看起来好像站在哪里都无所谓,但对于官员而言,绝对是一次都错不得,而且每次位次往前进一位,那等感觉,就如同后世开会距离主席台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

林延看宴图的时候,顾宪成走到他身旁说了几句话,看似二笑谈闲聊,但林延已是知道了大概。

顾宪成走后,不久又有一名官员前来。

是钟羽正,礼科给事中,乃言官一党。但他又是万历八年进士,与林延乃同年,二平素偶有往来,但是往不

但见他将林延拉至一处,见左右无在旁说了几句话。

他与顾宪成说的一致,自己还未将这桶番薯送上去,李植已是黑了自己一把。

李植攻讦申时行之党一向不惜余力,连潘季驯,徐学谟,高启愚这样的申党大将,一个个被他打倒,申时行与吏部尚书杨巍都被他得向天子辞官。

而眼下自己风太盛,从无足轻重的小卒,现在也成为申党前锋,这已是令李植生起了忌惮之意。

但要打倒自己不可能,因为自己有圣眷在身,所以他就先坏自己名声,降低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至于这个徐贞明就是李植这些清流党推出来与自己打对台的,想办法压自己一的。

当然李植说的也不无道理,万里送番薯,令很容易联想至花石纲。至于让徐贞明与自己打对台,家也是堂堂正正的实力比拼。

清流党自命为君子,这搞的手段,至少表面看起来光明正大,至于还有什么其他见不得光的就不知道了。

林延对钟羽正淡淡地点了点。钟羽正琢磨不透,林延此举是称谢还是不谢。

稍后大朝仪开始。

大朝仪是御殿议,而不是原先在皇极门外御门仪。

康熙皇帝很喜欢御门听政,不过清朝时御门听政的地方是在乾清门,而明朝则是在皇极门。

众官员列队后进皇极门。

翰林班次讲读在尚宝司少卿之上,史官在尚宝司少卿下,在尚宝司丞之上

原先林延的班次很后的,不提也罢,但现在倒是可以仔细说说。

公侯武将自成一班不提,文官班里从正一品至从九品十八级,一共是十八班。

最前面是三公三师,申时行加封太师后,已是文臣之首,当然站在第一列。

然后按品级一品一品排下来,品秩为先,次照衙门,比如吏部尚书肯定站在户部尚书上首,六部尚书又在都察院左都御史上首。

如果是同品同衙门呢?比如侍郎,那左侍郎一定在右侍郎之前。

翰林院中,侍读学士又先于侍讲学士。

当然这是隆庆年以前的规矩,后来又不按照这规矩办。

原因就是因为有两个品级的官员不好排,一个是御史,还有一个翰林。御史是品级低但手中权力大,翰林是现在品级低,但将来权力大。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是专给翰林而设的。

后来规矩进一步坏,成为侍从官(翰林,鸿胪寺,尚宝司,六科),风宪官(御史)不序班次。

林延为讲读时,位在尚宝司少卿(从五品)上。

现在为侍讲学士后,位在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之下,通政司通政(正四品)之上。

而张位身为掌院学士与掌詹事府的徐贤卿,朝班班序则在佥都御史(正四品)之上。

由此可见侍从官越班,将原先的班序打成什么样子。官场上的品级,早已代表不了真正的权力大小,还不如朝班的位序更靠谱一些。

现在林延上首站的是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下首则是陈于陛,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